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文

史語所集刊

〔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 作  者:

    鄭再發 CHENG Tsai-fa

  • 期別頁碼:

    54.3:63-75

  • 出版時間:

    1983

  • 引用 全文下載

摘要

依李方桂先生的研究,上古有r,j,rj三個介音。其中r,j兩音在任何聲母後頭都可以出現,rj則只能配舌、齒、及開口牙喉音;在唇音及合口牙喉音之後,只有跟全濁聲母的還留有殘跡,其他都暫時從闕。
從諧聲條例證介音的有無,雖富啟示,終嫌零散。自來成系統的擬訂,倚重音變規則的多,憑藉諧聲材料的少。例如介音j,就是不循考古,而假審音的途徑構擬的。
本文試就審音的立場,論證李先生在唇音及合口牙喉音後設訂的jiV,與在舌、齒及開口牙喉音後設訂的rjV,到了中古時期元音的舌位都提前。既然rj與ji地位互補,作用相同,應可合用同一標法。由於r介音對元音正有提前的作用,本文建議採用rj以求一致。如此既可省去不少ji,rj的出現地位也可以不再受限制。
賸下沒有改寫過來的jiV,都在祭元兩部。其音韻地位,正與李先生原訂的jua相當。若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古後期的顎化與輕唇化的現象,乃至中古音裡部份重紐的分別,也都可以在上古三個介音的對比上找到一以貫之的遠因。

引用

引用書目為自動生成,僅便於讀者使用,
可能不完全準確。

引用書目

註腳
鄭再發,〈〔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3(1983):63-75。
CHENG Tsai-fa,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54.3 (1983): 63-75.

書目
鄭再發
1983 〈〔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3:63-75。
Tsai-fa, CHENG
1983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54.3: 63-75.
鄭再發. (1983). 〔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4(3), 63-75.

Tsai-fa, CHENG. (1983).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54(3), 63-75.
鄭再發. “〔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54, no. 3 (1983): 63-75.

Tsai-fa, CHENG.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54, no. 3 (1983): 63-75.
鄭再發. “〔英文〕上古 r, j 兩介音的分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 54, no. 3, 1983, pp. 63-75.

Tsai-fa, CHENG. “The Distribution of -r- and -j- in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vol. 54, no. 3, 1983, pp. 63-75.
複製

匯出格式

下載 下載 下載 下載
⟸回上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