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文

學門簡介

歷史學門

學門召集人:陳雯怡

本所始創於1928年,1929年裁併成三組,第一組為歷史學組,攻專史料學、文籍考訂與敦煌材料。2003年改「組」為「學門」。

本學門以斷代為綱,研究中國政治史並考訂相關史料。在傅斯年所長的領導下,名家輩出,如陳寅恪、勞榦、嚴耕望、全漢昇、陳槃、岑仲勉、徐中舒、王叔岷、黃彰健等。1980年代後,本學門賡續「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的家法,在斷代史的基礎上,關心從宮廷到市井、典章制度、思想文化,人們生活的層層面面。卓然成家者有:邢義田的秦漢帝國社會生活史、簡牘和圖像研究;黃寬重的南宋軍事史、地方社會和家族史;黃進興比較視野下的儒教宗教文化史和孔廟從祀制度;王汎森從明清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學術和史學史;石守謙的藝術史與東亞視覺文化的交流。

進入廿一世紀後,本學門更迎來了世界史的專才,視中國為世界交流紐帶中的節點,重新審視中國的角色及其和世界的互動。我們希望以更開闊的視野和國際合作,與世界各地同行攜手探索中國史的變遷及其與全球史的關係。

目前學門同仁大致專攻幾項主題:一、知識的文化史:宋以降的政治觀念史和象徵性行動、元代地域士人群體之形成與互動、蘇格蘭啟蒙、英國的工人教育、高等教育與語文學的全球史、江戶後期的知識與政治社會間之關聯。二、訊息和物質的匯流與交換:視覺物件、航海知識、邊區貿易、官僚文書、地方文獻在各式場域中的流動及其後果。三、制度與法律史:簡牘、文書行政和邊塞的軍事防禦。四、社會史與宗教生活:環境變遷、長途旅行、官方祀典和民間信仰等。

除了個人與集體研究外,本學門亦著力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建設,如整理文書檔案、電子資料庫(漢籍及歷史GIS系統等)和新訂出版《居延漢簡補編》,並歡迎全世界學者與我們交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