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卜辭有生字,作「□」,和金文及《說文》所云「象艸木生出土上」之形完全相合,它的用法大体有五種,如下
(一)當作「生長」的意義。在耤田播種或種藝之後卜問農作物是否能順利生長。
(二)當作「活」的意思。在田獵時卜問是否獲生鹿,及祭祀時卜問用生豕。
(三)讀作「姓」。卜辭「多生」與「多子」為對文,猶金文「百生」與「宗子」並列,亦猶古書「百姓」與「多子」對舉,所以「多生」就是後代所謂的「百姓」。
(四)當作「生育」、「子嗣」的意思,如「□生」或「□王生」。
(五)當作「來」的意思,如「生月」即「來月」。
以上五種用法,前三種古文字學界已獲公認,而後兩種郤先後有異見提出,因此本文對此進一步論証。
首先關於「□生」,生字的意義應于「子」,這是由於古漢語名動相因,所生之「子」也可以稱為「生」,從卜辭屢見卜帚某「ㄓ子」和卜問「有生」意義相同,再加上金文「字」字和文獻的「字」可解作「生」,金文「字」又與「子」可通用,字有生育的意義,顯然是由「子」字的名動相因,因此「□生」或「□王生」顯然是希望商王后妃能「受生」或「有子」而不是替王祈求長壽。
卜辭常見「生月」或「生幾月」,陳夢家很早就根據文例指出「生月」的意義即下一個月。但由於文獻上未見「生」可訓「來」,因此引起懷疑,甚至有人以為「生月」指「本月」。從古書提到月亮之圓缺,常用死生來比況,在古人觀念中,下一個月,月亮就漸漸生出來,因此「生月」即指來月,那就不言而可知。
卜辭有「呼□□生于東」的記載,僅一見,由於殷王室時常向諸侯徵牲,所以「□牛」「□羊」或「登牛」「登羊」常見,從古書上的「大牲」指牛,而睡虎地秦簡《日書》作「大生」,又古書之「五牲」指牛、羊、豕、犬、雞,而《日書》作「五生」,又《日書》「同生」《秦律》十八種作「同牲」等例來看,「生」「牲」可通用,因此所謂「□生」應即「□牲」,是指向服屬之地徵牲,猶《左傳》哀公七年的「吳來徵百牢」事,此卜辭「生」可讀作「牲」之例僅一見,因此附錄本文,以嗣將來証據充足再作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