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 ブロック
メニュー
日本語

研究スタッフ

黃庭碩

黃庭碩 Ting-shuo Huang

助研究員

学歴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専門分野

中國禪宗史、中國佛教史、唐宋史

黃庭碩,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博士,對「唐宋變革」課題懷有長期的興趣,碩士階段以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政治關係為題,設法為「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現象提供了一些補白;博士階段研究重心漸轉往同時段的佛教發展,尤其關注禪宗究竟如何在由唐入宋期間壯大,乃至成為近世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因子。未來研究將以博士時期的成果作為基礎,一方面關注佛教於唐宋時期所發揮的種種歷史作用,另方面則想循序考察禪宗於南宋至元的後續發展。著有專書《南國多秀士: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中國文化重心南移》和單篇論文數篇。

學位論文
  1. 《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政治──以楊吳、南唐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 《禪運與世緣:唐宋世變下的禪宗及其開展(740-11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21)。
專書
  1. 《南國多秀士:唐宋之際的東南士人與中國文化重心南移》(臺北:稻鄉,2019.10)。(簡體版出版中,東方出版社)
期刊論文
  1. 〈唐代後期東南士人的舉業與仕宦關係初探〉,《史原》復刊第6期(總第27期)(2015.9):1-87。
  2. 〈張瑜墓誌考釋〉,《史原》復刊第8期(總第29期)(2017.9):273-295。
  3. 〈晉唐時期寧波阿育王寺的創建與發展〉,《早期中國史研究》9.2 (2017.12):91-142。(THCI)
  4. 〈近三十年來台灣學術界唐代士族研究動向的觀察(1990-2017)〉,《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3 (2017.12):229-258。
  5. 〈論述史的可能:唐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展望〉,《中國唐代學會會刊》24 (2018.12):119-160;增修自〈唐代政治思想史研究評述與展望〉,《實踐博雅學報》26 (2017):67-96。
  6. 〈時代的異音:劉知幾及其友朋的學思特色探析〉,《早期中國史研究》11 (2019.12):171-248。(THCI)
  7. 〈也說唐宋之際的曹洞宗興衰──葛洲子先生文章讀後〉,《早期中國史研究》13 (2021.12):335-415。(THCI)
  8. 〈北宋禪宗勃興的文學因素──聚焦於雲門宗的討論〉,《臺大佛學研究》。(通過付刊中,THCI)
  9. 〈重探五代的天下體制:基於吳越國視角的考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5。(通過付刊中,THCI)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聖地的變容:10至13世紀政治變動下的寧波阿育王寺〉,收入釋果鏡、廖肇亨主編,《撞倒須彌: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臺北:法鼓文化,2020.10),頁87-144。
學術會議論文
  1. 〈唐代後期江南士人的舉業與仕宦〉,發表於明治大學「第2回中国中世(中古)社会諸形態国際大学院生若手研究者学術交流論壇」,東京,2013年4月。
  2. 〈從P. 2979〈唐開元廿四年岐州郿縣縣尉牒判集〉看唐代前期縣尉職任與基層統治難題〉,發表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古社會史研究再出發:第三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天津,2016年11月26-27日。
  3. 〈唐代官人的宦遊與地方:以顏真卿為例〉,發表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第十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暨『國家、區域與社會』人文學術論壇會議」,北京,2017年8月25-27日。
  4. 〈阿育王傳說與中古中國的「聖地」建構〉,發表於第二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第一階段)」,新北,2017年9月8-9日。
  5. 〈南唐科舉的重建及其社會影響〉,發表於Second Conference on Middle Period Chinese Humanities, Leiden, 2017.9.14
  6. 〈晉唐時期寧波阿育王寺的創建與發展〉,發表於「首屆中國禪宗祖庭文化論壇」,浙江,2017年11月9日。
  7. 〈天下.佛國:從9-10世紀東亞世界看吳越國的政治二重性〉,發表於「臺灣大學.名古屋大學第五屆研究生共同發表會」,臺北,2018年6月23日。
  8. 〈從寶塔到禪寺:10-11世紀的寧波阿育王寺與政治〉,發表於第二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第二階段)」,新北,2018年9月7-8日。
  9. 〈兩宋鎮墓文物的地域分佈與變化:「遼宋金墓葬資料庫」的建置與應用〉(與許雅惠、黃皇堯、杜協昌合撰),發表於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新北,2018年12月18-21日。
  10. 〈天下秩序的表與裏:從十世紀東亞世界看吳越國的政治多面性〉,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五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1年5月21-22日。
  11. 〈唐五代新羅禪宗僧人的基礎考察〉,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東亞思想史工作坊」,臺北,2021年11月12日。
  12. 〈宋代禪宗崛起的文學因素〉,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圖像研究室」合辦,「第六屆東亞文獻與文學中的佛教世界」,臺北,2021年11月26日。
  13. 〈從圓仁、成尋行記看唐宋中國對入華僧人的移動管理〉,發表於Third Conference on Middle Period Chinese Humanities, New Haven, 2023.6.22-25.
  14. 〈漸入體制:五代時期東南國家的佛教控管及禪宗境遇〉,發表於2023「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2023年7月1日。
  15. 〈從禪宗看十世紀佛教與政治關係之發展──聚焦於東南區域的考察〉,發表於中研院與臺灣大學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合辦,「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臺北,2023年8月9日。
  16. 〈重探法眼宗在北宋的式微與意義:以GIS作為輔助的考察〉,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研究計畫「臺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發展與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禮俗宗教研究室」合辦,「地景、宗教與數位人文」學術研討會,臺北,2023年11月22日。
  17. 〈唐代中後期禪宗諸系消長的再省察(720-880):兼論其中的政治因素〉,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的城市書寫」主題計畫、聖嚴教育基金會「漢傳佛教四百年」計畫、中研院與臺灣大學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合辦,「法界安立:東亞文化交流視域下的佛教文化與政教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2023年11月25日。
  18. 〈從南漢文偃教團看禪宗的政教互動與協商〉,發表於臺大歷史系、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合辦,「近世以前中國的政教關係 」工作坊,臺北,2023年12月15日。
學術書評
  1. 〈書評: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史繹》35 (2007):161-169。
  2. 〈中國中古的「二元世界觀」──引介陳弱水,《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史原》復刊第2卷(總第23期) (2011):265-274。
  3. 〈評Christopher M. B. Nugent, Manifest in Words, Written on Paper: Producing and Circulating Poetry in Tang Dynasty China〉,《新史學》23.3 (2012.9):229-239。(THCI)
  4. The Poetry Demon: Song-Dynasty Monks on Verse and the Way〉(書評論文),《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61 (2022.9):182-196。(THCI)
  5. 〈評伊吹敦,《中國禪思想史》〉,《漢學研究》40.4(總號第111號) (2022.12):331-337。(THCI)
  6. 〈評介John Kieschnick, Buddh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漢學研究通訊》169。(通過付刊中)
翻譯
  1. 黃庭碩譯,芮樂偉.韓森(Valerie Hansen)著,《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臺北:聯經,2015),〈引言〉、〈第七章〉、〈結論〉。
  2. 黃庭碩譯,方震華著,《政治結構與文化認同:唐宋之際文武關係的變化(A.D. 875-1063)》(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初譯)
他類論文
  1. 〈中古史學訊:不古不今的「中古」〉,「《史原》論壇」網站,2012.4.11。
  2. 〈2015年南京歷史文化研習營小記〉,《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19 (2015)。
  3. 〈「中國社會史研究再出發」──第三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紀要〉(與王萬雋合撰),《早期中國史研究》9.1 (2017):217-232。
  4. 〈2017年斯波義信先生來臺演講暨座談會紀要〉(與詹前倬合撰),《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24 (2018)。
  5. 〈佛像的軌跡:「當西方佛國遇上華夷秩序──談初唐佛教美術的多采樣貌」講座側記〉,「臺大出版中心部落格」網站,2018.10.23。
  6. 〈融合「印度」與「中華」,中國佛像的寫實化之路──《雲翔瑞像:初唐佛教美術研究》〉(與鄒培姍合撰),「故事」網站,2018.11.18。
  7. 〈圖像如何證史:「圖像與裝飾的對話──從墓葬理解北朝的生死表象」講座側記〉,「臺大出版中心部落格」網站,2019.3.13。
  8. 〈卜正民教授演講「Completing the Map of the World, 1644:Cartograph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紀要〉(與李志鴻合撰),《明清研究通訊》76 (2019.12)。
  9. 〈來自東瀛的啟發──「性別視野下的中國史」講座側記〉,「臺大出版中心部落格」網站,2021.5.12。
  10. 〈審視世界史的新視角──歷史的轉換期《750年:普遍世界的鼎立》〉,「故事」網站,2021.9.26。
  11. 〈《永嘉證道歌》的考據、流傳與迴響〉,《人生》466 (2022.6):44-48。
  12. 〈福建高僧的登場:唐代知識社群結構變動的一個側面(上篇)〉,《臺灣佛教研究》11.1 (2022.7):4-10。
  13. 〈福建高僧的登場:唐代知識社群結構變動的一個側面(下篇)〉,《臺灣佛教研究》11.2 (2023.1):4-10。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暨中文學系雙學士 (2009)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 (2013)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2021)


經歷:
本所助研究員 (2024.2.1-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計畫博士後研究 (2021.10.1-2021.12.3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22.1.1-2023.1.31)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級教學人員 (2023.2.1-2024.1.31)

聖嚴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 (2021)

⟸前のページ
このページの先頭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