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 ブロック
メニュー
日本語

定年・退職した研究員

屈萬里

屈萬里 Wan-li Chu (1907-1979)

研究員 (終身職)

学歴

専門分野

古典籍研究

專書
  1. 《漢魏石經殘字校錄》(山東省立圖書館,1936)。
  2. 《詩經釋義》(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1952)。
  3. 《尚書釋義》(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3)。
  4. 《圖書板本學要略》,屈萬里、昌彼得合著(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第一輯,1955)。
  5. 《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61)。
  6. 《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46,1961)。
  7. 《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49,1963)。
  8. 《古籍導讀》,香港:綠原書店,1964;又,臺灣開明書店,1964;聯經出版公司,1984)。
  9. 《先秦漢魏易例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又,聯經出版公司,1984)。
  10. 《書傭論學集》(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9;又,聯經出版公司,1984)。
  11. 《論語公山弗擾章辨證》,出版資料不詳,1970)。
  12. 《二戴記解題》(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1)。
  13. 《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社,1980)。
  14.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15. 《尚書異文彙錄》(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16. 《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17. 《讀易三種》(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校注、編輯等
  1. 《詩經選注》,屈萬里選注(臺北:正中書局,1955;又,國立編譯館,1977)。
  2. 《中國文學史選例》,胡適編,屈萬里校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3)。
  3. 《史記今註》,勞榦、屈萬里校註(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63)。
  4. 《尚書今註今釋》,屈萬里註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5. 《探討殷商文化的主要史料:甲骨文》,屈萬里講(臺北:教育部文化局,1969)。
  6. 《雜著秘笈叢刊》,屈萬里主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
  7. 《方忍齋所著書》,方濬頤撰,屈萬里、劉兆祐主編(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8. 《冶麓山房叢書》,屈萬里、劉兆祐主編(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9. 《漢魏石經殘字》,屈萬里校錄(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10. 《清詒堂文集》,清‧王筠著,屈萬里、鄭時輯校(濟南:齊魯書社,1987)。
論文
  1. 〈□不□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1948):209-211;又《六同別錄》中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
  2. 〈甲骨文?比二字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1948):213-217;又《六同別錄》中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
  3. 〈諡法濫觴於殷代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1948):219-226;又《六同別錄》中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
  4. 〈卦源於龜卜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7(1956):117-133。
  5. 〈尚書?陶謨篇著成的時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上(1956):381-392。
  6. 〈尚書文侯之命著成的時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9下(1957):499-511。
  7. 〈河字意義的演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上(1959):143-155。
  8. 〈釋□〉,《慶祝董作賓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四種,1960),頁189-195。
  9. 〈曾伯□簠考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1962):331-349。
  10.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下(1962):477-491。
  11. 〈論禹貢著成的時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5(1964):53-86。
  12. 〈釋黹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7上(1967):65-78。
  13. 〈西周史事概述〉,附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4(1970):775-802。
  14. 〈兕觥問題重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4(1970):533-542。
  15. 〈屈萬里先生手批老子〉,附載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4(1970):749-796。
其他
  1. 〈漢石經周易為梁丘氏本考——跋張溥泉先生藏漢熹平石經周易殘石〉,《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復刊1(1947):26-28。
  2. 〈周易卦爻辭利西南不利東北說〉,中央日報《文史周刊》65,1947。
  3. 〈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1950):80-100。
  4. 〈罔極解〉,《大陸雜誌》1.1(1950):5-6。
  5. 〈詩三百篇成語零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1951):1-18。
  6. 〈十三經注疏板刻述略〉,《學原》3.3/4,1951。
  7. 〈周誥十二篇中的政治思想〉,《中國政治思想與制度史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委員會,1954),頁1-9。
  8. 〈說易散稿〉,《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7(1956):23-40。
  9. 〈論出車之詩著成的時代〉,《清華學報》新1.2(1957):102-108。
  10. 〈闕里聖蹟述證〉,《孔學論集》二(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頁361-372。
  11. 〈甲骨金文與經學〉,《學人——文史叢刊》1(1957):19-28。
  12. 〈「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大陸雜誌》16.9(1958):1-5。
  13. 〈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學術季刊》6.4(1958):10-45;又《幼獅學報》1.2(1959):1-66。
  14. 〈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宋刊本注東坡先生詩〉,《圖書館學報》創刊號(1959):4-21。
  15. 〈仁字涵義之史的觀察〉,《民主評論》5.23(1954):22-25;又《孔子研究集》(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0),頁273-285。
  16. 〈岳義稽古〉,《清華學報》2.1(1960):53-68。
  17. 〈尚書中不可盡信的材料〉,《新時代》1.3(1961):23-25。
  18. 〈周易古義補〉,《孔孟學報》2(1961):93-106。
  19. 〈案〉,《大陸雜誌》23.8(1961):1-3。
  20. 〈尚書甘誓篇著成的時代〉,《大陸雜誌》特刊2(1962):165-170。
  21. 〈我國傳統古史說之破壞和古代信史的重建〉,《第二屆亞洲歷史學家會議論文集》(臺北:亞洲歷史學家協會編輯委員會,1963),頁1-16。
  22. 〈孟子七篇的編者和孟子外書的真偽問題〉,《孔孟學報》7(1964):41-48。
  23. 〈甲骨文資料對於書本文獻之糾正與補闕〉,《大陸雜誌》28.11(1964):1-4。
  24. 〈宋人疑經的風氣〉,《大陸雜誌》29.3(1964):23-25。
  25.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文史哲學報》14(1965):87-118。
  26. 〈跋李棪齋先生綴合的兩版「用侯屯」牛骨卜辭〉,《大陸雜誌》31.3(1965):73-76。
  27. 〈讀周書世俘篇〉,《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上冊(臺北:清華學報社,1965),頁317-331。
  28. 〈說乘石〉,《清華學報》新5.2,1966。

經歷:
本所助理員 (1942-1944),助理研究員 (1944-1946),兼任副研究員 (1955-1956),兼任研究員 (1956-1957),專任研究員 (1957-1979.2),專任研究員兼所長 (1973.1-1978.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

⟸前のページ
このページの先頭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