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 ブロック
メニュー
日本語

傅斯年講座

第31回(2023)

Edward L. Shaughnessy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講座教授
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互校
  • 第一講2023-12-05

    試論「鄉」字在何組卜辭裏一種特殊用法:兼論《周易》「元亨利貞」的意義

  • 座談會2023-12-06

    西方漢學對口傳文化與書寫文化在中國古書流傳中的辯論:以《詩經》為例

  • 第二講2023-12-07

    略論《竹書紀年》的真偽

第30回(2022)

Lothar Ledderose 德國海德堡科學院院士/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研究所資深教授
【2022傅斯年講座 I】China Writes Differently
  • 第一講2022-12-06

    Writing and Politics

  • 第二講2022-12-08

    Writing and Religion

  • 座談2022-12-09

    Writing and Aesthetics

Kenneth Pomeranz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校聘教授
【2022傅斯年講座 II】Expansion and Crisis on China’s Inland Frontiers: From High Qing to World War II
  • 第一講2022-12-14

    Migration, Frontier Policy, and the Expansion of China: Redefining the Qing Realm and its Subjects, ca. 1750-1850

  • 第二講2022-12-16

    Making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 economic change, provincial state-building, and native chieftains in Yunnan, ca. 1873-1937

  • 座談2022-12-20

第29回(2019)

Benjamin A. Elman(艾爾曼)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及歷史系退休講座教授

Global Science, Evidential Learning and Ming-Qing Intellectual History(全球科學、考證學與明清的學術思想史)

  • 第一講2019-12-02

    The Rise of Evidential Research in Imperial China(考證學在明清的歷史意義)

  • 第二講2019-12-04

    Rethinking the ‘Rise of Early Modern Science’ in China circa 1500-1800 (重新思考前近代科學史與明清歷史)

  • 座談2019-12-06

    Global Science and Early Modern East Asia(全球科學與前近東亞史)

第28回(2018)

邢義田 本院院士
文圖、理情、歷史學:一個史語所學徒的再省思
  • 第一講2018-11-27

    歷史學:一種拿捏「證據」的藝術

    —漢代有沒有一種農具叫“鑡(木+齒)?

    —唐代以前”伏几案而書”嗎?

  • 第二講2018-11-29

    文字與圖像:從出土文獻和漢代畫像談秦始皇

    —湖南益陽兔子山古井出土秦二世遺詔木牘和北京大學藏木簡《趙正書》

    —漢代畫像中的〈秦王謀殺燕太子〉、〈荊軻刺秦王〉和〈泗水撈鼎〉圖

  • 座談2018-11-30

    理與情:科學史學的窘境

    —以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研究為例

第27回(2017)

渡邊浩 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教授
日本與中國的思想交錯――以十九世紀爲中心
  • 第一講2017-11-20

    Religion與「教」——明治日本與清末民初

  • 第二講2017-11-21

    Gender的交錯——十九世紀的日本與中國

  • 座談2017-11-23

    三國的革命與「舊制度」——法國革命、明治維新、辛亥革命

夫馬進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明洪武帝論-中國近世史上獨創性的改革家
  • 第一講2017-12-07

    何謂中國近世?

  • 第二講2017-12-08

    宋代的士大夫政治與洪武帝的皇帝專制政治

  • 座談2017-12-12

    洪武帝的對外政策

第26回(2016)

林澐 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商史三題
  • 第一講2016-12-20

    商代的國家形式

  • 第二講2016-12-21

    商王國的社會結構

  • 第三講2016-12-22

    商王的權力

  • 講稿出版

    商史三題(傅斯年講座叢書)

第25回(2015)

Carlo Ginzburg 美國UCLA歷史系榮譽教授∕Sculo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義大利比薩高等師範學校)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Microhistory
  • 第一講2015-09-14

    Traveling in Spirit: from Friuli to Siberia

  • 第二講2015-09-16

    Unintentional Revelations: Reading History Against the Grain

  • 座談2015-09-18

    Macro and Micro: a False Alternative?

  • 講稿出版

    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Microhistory(傅斯年講座叢書)
     

第24回(2014)

葛兆光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
交錯的東亞宗教
  • 第一講2014-10-14

    應對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前後的日本佛教與中國佛教

  • 第二講2014-10-15

    橘枳之異——東亞道教交流史之概念、方法與立場的再思考

  • 座談2014-10-17

    納四裔入中華?——二十世紀半葉中國學界的「中華民族」論述

  • 講稿出版

    交錯的東亞宗教(傅斯年講座叢書)

第23回(2013)

杜正勝 本院院士
古史研究與古代史學
  • 第一講2013-10-22

    從古學復興到古史新研

  • 第二場2013-12-18

    古代史學革命

  • 座談2013-12-20

    古史探索四十年

第22回(2012)

Geoff Bailey 英國約克大學考古學系教授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oastlines
  • 第一講2012-12-13

    Marine Adaptations and Sea-Level Change: the Missing Chapters of World Prehistory

  • 第二講2013-12-13

    Submerged Landscapes, Early Seafaring and the Colonisation of New Continents

  • 討論會2013-12-14

    Shell Mounds: Myths, Methods and Models of Interpretation

ページ/4ページ,合計31レコード
このページの先頭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