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 ブロック
メニュー
日本語

定年・退職した研究員

董作賓

董作賓 Tso-pin Tung (1895-1963)

研究員

学歴

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

専門分野

殷商史、古文字学

專書
  1. 《城子崖》,與傅斯年、李濟、梁思永、吳金鼎、郭寶鈞、劉嶼霞合撰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一,1934。
  2. 《甲骨年表》,與胡厚宣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乙種之4,1937。
  3. 《周公測影臺調查報告》,與劉敦楨、高平子合著,中央研究院專刊,1939。
  4. 《殷曆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23,1945。
  5. 《殷虛文字甲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48。
  6. 《殷虛文字乙編》上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48。
  7. 《殷虛文字乙編》中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49。
  8. 《殷虛文字乙編》下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53。
  9. 《殷虛文字外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56。
  10. 《續甲骨年表》,與黃然偉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乙種之6,1967。
論文
  1. 〈跋唐寫本切韵殘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1928):11-16。
  2. 〈中華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29,頁3-36。
  3. 〈商代龜卜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29,頁59-130。
  4. 〈新獲卜辭寫本〉,《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29,頁131-182。
  5. 〈新獲卜辭寫本後記〉,《安陽發掘報告》第一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29,頁183-214。
  6. 〈甲骨文研究之擴大〉,《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0,頁411-422。
  7. 〈「獲白麟」解〉,《安陽發掘報告》第二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0,頁287-336。
  8. 〈殷虛沿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30):224-240。
  9. 〈甲骨年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30):241-260。
  10. 〈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第三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1,頁423-442。
  11. 〈卜辭中所見之殷曆〉,《安陽發掘報告》第三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1,頁481-522。
  12. 〈帚矛說(骨臼刻辭的研究)〉,《安陽發掘報告》第四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3,頁635-674。
  13. 〈釋「馭嫠」〉,《安陽發掘報告》第四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3,頁697-704。
  14. 〈釋後岡出土的一片卜辭〉,《安陽發掘報告》第四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1933,頁705-708。
  15. 〈譚「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1933):159-174。
  16.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第一種,1933,頁323-424。
  17. 〈殷曆中幾個重要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1934):331-354。
  18. 〈五等爵在殷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1936):413-430。
  19. 〈骨文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936):5-44。
  20. 〈殷商疑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936):45-66。
  21. 〈安陽侯家莊出土之甲骨文字〉,《中國考古學報告》第一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13,1936,頁91-165。
  22. 〈論雍己在五期甲骨上的位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4(1939):457-463。
  23. 〈殷曆譜後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3(1948):183-207;又《六同別錄》中冊,1945。
  24. 〈殷虛文字甲編自序〉,《殷虛文字甲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48,頁1-13。
  25. 〈殷虛文字乙編自序〉,《殷虛文字乙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考古報告集之二‧小屯第二本,1948,頁1-21。
  26. 〈殷代月食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2(1950):139-159。
  27. 〈傅所長紀念特刊編後記〉,《傅所長紀念特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1,頁75-76。
  28. 〈西周年曆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下(1952):681-760。
  29. 〈骨臼刻辭再考〉,《中央研究院院刊》1(1954):455-467。
  30.  “On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the “Day” in the Yin Dynasty,” 《中央研究院院刊》2上(1955):51-58。
  31. 〈關於丁文江先生的爨文叢刻甲編〉,《中央研究院院刊》3(1956):143-150。
  32. 〈漢城大學所藏大胛骨刻辭考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1956):825-840。
  33. 〈甲骨實物之整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9下(1958):909-921。
  34. 〈大唐同光四年具注曆合璧〉,《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下(1959):1043-1062。
  35. 〈唐武后改字考〉,與王恆餘合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4下(1963):442-476。
其他
  1. 〈瓊樓人語〉,開封《新豫日報》副刊(1919)。
  2. 〈讀西遊記考證〉,《讀書雜誌》7(1922)。
  3. 〈為方言進一言〉,《歌謠週刊》49(1924)。
  4. 〈民俗文學中之鴉片?〉,《歌謠週刊》67(1924)。
  5. 〈北京方言化的地名〉,《歌謠週刊》70(1924)。
  6. 〈看見她〉,《北京大學歌謠小叢書》(1924)。
  7. 〈畬語十八名〉,《北京大學國學門週刊》(1925)。
  8. 〈歌謠通論〉,福建協和大學講義(1925)。
  9. 〈中原音?的研究〉,《閩潮》1(1925)。
  10. 〈西京雜記作者辨〉,《閩潮》(1925)。
  11. 〈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最後一幕〉,《閩潮》(1925)。
  12. 〈高湖一夜〉,《孟姜女》1-3(1925)。
  13. 〈血滴〉,《京報》副刊(1925)。
  14. 〈閩謠篇〉,《民間文藝》2,3,5,7,8(1927)。
  15. 〈幾首農諺「九九」的比較研究〉,《民間文藝》4(1927)。
  16. 〈淨土宗的歌謠化〉,《民俗週刊》17/18(1925)。
  17. 〈說畬〉,《北京大學國學門週刊》(1928)。
  18. 〈唐晡與諸娘〉,《北京大學國學門週刊》。
  19. 〈福建畬民考略〉,《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週刊》(1929)。
  20. 〈楊雄年譜〉,《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週刊》(1929)。
  21. 〈切?年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週刊》(1929)。
  22. 〈「王入于商」考〉,北京大學講義(1931)。
  23. 〈怎樣研治甲骨文字〉,北京大學講義(1931)。
  24. 〈甲骨文論著目錄〉,北京大學講義(1932)。
  25. 〈跋福氏所藏之甲骨文字〉(1933)。
  26. 〈歧路燈作者李綠園先生〉,《中原文化書刊》1/2(1934)。
  27. 〈我在最近〉,《考古》3(1935)。
  28. 〈說□〉,《考古》4(1936)。
  29. 〈跋麼些象形文字經典〉,《西北文物展覽會目錄》(1936)。
  30. 〈東畫與□〉,《禹貢》1(半月刊)(1936)。
  31. 〈庚子軼事〉,《逸經》21(1937)。
  32. 〈西門豹故事的轉化〉,《逸經》30(1947)。
  33. 〈殷人之書契〉,《教育部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專刊》(1937)。
  34. 〈漢白狼王歌詩校考〉,《邊疆》半月刊(1937)。
  35. 〈楚夷楚法考源〉,《西南邊疆》3(1939)。
  36. 〈讀天文曆源〉,《益世報讀書雙週刊》(1939)。
  37. 〈孔子誕辰之考定兼論改為國曆問題〉,《今日評論》2.10(1939)。
  38. 〈研究商年曆的基本方法〉,《北京大學四十週年紀念刊》(1940)。
  39. 〈殷代之天文〉,《中國天文學會會刊》15(1940)。
  40. 〈爨人譜系新證〉,《民族學集刊》2(1940)。
  41. 〈方法斂博士對於甲骨文字的貢獻〉,《圖書季刊》新2.3(1940)。
  42. 〈從高宗諒陰說到武丁父子的健康〉,《中國青年》(1941)。
  43. 〈麼些字典甲種序〉,《中國文化研究所輯刊》(1941)。
  44. 〈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新考〉,《中國文化研究所輯刊》(1942)。
  45. 〈栗峰山的歷史語言研究所〉,《讀書通訊》18(1942)。
  46. 〈天曆發微〉,《讀書通訊》41/42(1942)。
  47. 〈關於太平天國曆法的討論〉,《讀書通訊》59(1942)。
  48. 〈敦煌紀年〉,《說文月刊》3.10(1943)。
  49. 〈殷代之羌與蜀〉,《說文月刊》。
  50. 〈春秋經傳史日叢考〉,《說文月刊》3.11(1943)。
  51. 〈四分——月說辨正〉,《中國文化研究所輯刊》(1943)。
  52. 〈魏特夫商代卜辭中的氣象記錄〉,《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輯刊》冊3(1943)。
  53. 〈敦煌唐寫本大順元年殘曆考〉,《中央圖書館月刊》3.1(1943)。
  54. 〈殷文丁時一旬間之氣象記錄〉,《氣象學度》17.1-17.4(1943)。
  55. 〈中康日食〉,收錄於徐炳昶著,《古代傳說時代》(1943)。
  56. 〈王若曰古義〉,《說文月刊》4(1944)。
  57. 〈殷虛甲骨文字〉,《讀書通訊》69(1944)。
  58. 〈麼些象形文字典序〉,《說文月刊》5.3,5.4(1945)。
  59. 〈再說殷代氣候〉,《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輯刊》5(1946)。
  60. 〈漢簡永元六年曆譜考〉,《現代學術》1.1(1947)。
  61. 〈武丁龜甲卜辭十例〉,楊聯陞譯,哈佛大學(1948)。
  62. 〈中國文字在商代〉,《天聲》1.1,1.2(1949)。
  63. 〈芝城屠場〉,《臺旅月刊》2.1(1949)。
  64. 〈飛渡太平洋,《臺旅月刊》2.1(1949)。
  65. 〈殷代的奴隸生活,《大陸雜誌》1.2(1950):10-11。
  66. 〈甲骨學五十年〉,《大陸雜誌》1.3(1950):1-5;1.4(1950):11-12;1.6(1950):21-23;1.9(1950):15-18;1.10(1950):14-16。
  67. 〈民無二主,《大陸雜誌》1.6(1950):26。
  68. 〈孔子誕辰和八月二十七日,《大陸雜誌》1.7(1950):7-11。
  69. 〈甲午月食龜版,《大陸雜誌》1.10(1950):4。
  70. 〈時間觀念,《臺灣文獻專刊》2,瑞岩民族學調查報告(1950)。
  71. 〈湯盤與商三,《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1950。
  72. 〈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學術上的貢獻,《大陸雜誌》2.1(1951):1-6。
  73. 〈戰蹟鑑圖象,《大陸雜誌》2.1(1951):6。
  74. 〈論商人以十日為名,《大陸雜誌》2.2(1951):6-10。
  75. 〈虢季盤時代,《大陸雜誌》2.2(1951):9。
  76. 〈司毋戊大鼎,《大陸雜誌》2.5(1951):8。
  77. 〈清明上河圖,《大陸雜誌》2.8(1951)16-19。
  78. 〈中國古曆與世界古曆,《大陸雜誌》2.10(1951):28-35。
  79. 〈從麼些文看甲骨文,《大陸雜誌》3.1-3.3(1951):15-17,51-53,87-90。
  80. 〈大龜四版之四卜旬年代訂,《大陸雜誌》3.7(1951):214-216。
  81. 〈甲骨文的初步研究,《大陸雜誌》3.9-3.10(1951):275-276,322-326。
  82. 〈關於貞人,《大陸雜誌》3.11(1951):341-343。
  83. 〈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大陸雜誌》3.12(1951):386-398。
  84.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1951。
  85. 〈甲骨文斷代研究的十個標準,《大陸雜誌》4.8-4.10(1952):252-256,296-300,328-333。
  86. 〈毛公鼎考年,《大陸雜誌》5.8(1952):257-260。
  87. 〈毛公鼎釋文注釋,《大陸雜誌》5.9(1952):299-305。
  88. 〈卜辭中八月乙酉月食考,《大陸雜誌》特刊第一輯下冊(1952)。
  89. 〈中國文字的起源,《大陸雜誌》5.10(1952):348-358。
  90. 〈周金文中生霸死霸考,《臺灣大學傅故校長斯年先生紀念論文集》(1952)。
  91. 〈中國上古史新證,《民間知識》9(1952)。
  92. 〈把近二十年研究古史年代的成果獻給當世之注意國史者,《新生報》專欄,1952.2.22。
  93. 〈漫談中國文字書法的美,《新生報》專欄,1952.7.2。
  94. 〈一個理想的書法展覽,《新生報》專欄,1952.7.30。
  95. 〈國曆與國民曆,《新生報》專欄,1952.12.4。
  96. 〈共和以前帝王的復原,《新生報》專欄,1952.12.4。
  97. 〈我國的文字,《我們的國家》,中央日報社(1953)。
  98. 〈卜辭中的亳與商,《大陸雜誌》6.1(1953):8-12。
  99. 〈殷代禮制的新舊兩派,《大陸雜誌》6.3(1953):69-74。
  100. 〈王二曰?,《大陸雜誌》6.4(1953):107-108。
  101. 〈渾天儀上的星象圖,《大陸雜誌》6.8(1953):241-242。
  102. 〈殷代的鳥書〉,《大陸雜誌》6.11(1953):345-347。
  103. 〈甲骨文材料的總估計〉,《大陸雜誌》6.12(1953):375-381。
  104. 〈毛公鼎〉,大陸雜誌社(1953)。
  105. 〈比較五種清明上河圖小記〉,《大陸雜誌》7.6(1953):165-194。
  106. 〈與華無極〉,《大陸雜誌》7.8(1953):231。
  107. 〈關於模本清明上河圖〉,《大陸雜誌》7.11(1953):332。
  108. 〈關於敦煌唐寫本妙法蓮華經〉,《大陸雜誌》7.12(1953):400。
  109. 〈殷代的紀日法〉,《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1953)。
  110. 〈本系所藏甲骨文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1953)。
  111. 〈函皇父諸器之年代〉,《真理世界》(1953)。
  112. 〈古文字中之仁〉,《學術季刊》1.1(1953)。
  113. 〈五十年來考訂殷代世系的檢討〉,《學術季刊》1.3(1953)。
  114. 〈談西元和公元〉,《新生報》專欄,1953.07.03。
  115. 〈談中國紀年法〉,《新生報》專欄,1953.08.04。
  116. 〈殷虛出土一塊「武丁逐豕」骨版的研究〉,《大陸雜誌》8.6(1954):166-169。
  117. 〈華盛頓紀念塔中的石刻二種〉,《大陸雜誌》8.7(1954):195。
  118. 〈武丁狩殷淺說〉,《大陸雜誌》8.12(1954):354。
  119. 〈鈔本武乙卜辭十一版〉,《大陸雜誌》9.2(1954):42-44。
  120. 〈殷曆譜的自我檢討〉,《大陸雜誌》9.4(1954):119-130。
  121. 〈車馬獸戲紋壺〉,《大陸雜誌》9.5(1954):140。
  122. 〈加里福尼亞的古陶文字〉,《大陸雜誌》9.9(1954):289。
  123. 西夏文銅斧〉,《大陸雜誌》9.9(1954):300。
  124. 古銅印九方〉,《大陸雜誌》9.10(1954):321。
  125.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月曆」淺說〉,《大陸雜誌》9.12(1954):365-368。
  126. 中國藝術與體育〉,《新生報》專欄,1954.2.12。
  127. 希望中的殷商時代疆域圖〉,《中央日報地圖週刊第400期紀念》(1954)。
  128. 論中國歷史研究的科學化〉,《中國一週》211(1954)。
  129. 中國書畫展覽在馬尼刺〉,《中國一週》212(1954)。
  130. 我國文物的菁華(介紹故宮文物)〉,《四十三年度社教擴大運動特刊》(1954)。
  131. 雜誌在學術方面的貢獻〉,《中華民國雜誌鑑》(1954)。
  132. 中國文字〉,《中韓文化論集》(1954)。
  133. 與華無極解〉,《蔣總統六旬晉八壽辰特刊》,菲律賓青年文藝出版社(1954)。
  134. 殷周戰史〉,《中國戰史論集》(1954)。
  135. 殷代的革命政治家〉,《中國政治思想與制度史論集》(1954)。
  136. 我國文字的特色〉,《華僑青年》2.1(1954)。
  137. 泌陽玉簡〉,《大陸雜誌》10.4(1955):107-108。
  138. 論長沙出土之繒書〉,《大陸雜誌》10.6(1955):173-177。
  139. 叔朕簠〉,《大陸雜誌》10.7(1955):202。
  140. 泉屋博古〉,《大陸雜誌》10.12(1955):388。
  141. 鄭重介紹「六書尋源」〉,《大陸雜誌》11.1(1955):3-6。
  142. 中韓學界交驩經過〉,《大陸雜誌》11.3(1955):91-97。
  143. 「檀紀」與中國上古史〉,《中韓文化論集》(1955)。
  144. 〈建設性的上古史年代問題〉,菲律賓《新閩日報年刊》(1955)。
  145. 〈甲骨字在日本〉,《中日文化論集》(一)(1955)。
  146. 〈殷代甲骨文字與古代文化〉,日本《東方學》第一輯(1955)。
  147. 〈關於古史年代學的問題〉,《大陸雜誌》13.6(1956):169-172。
  148. 〈春秋晉卜骨文字考〉,《大陸雜誌》13.9(1956):271-274。
  149. 〈王孫舌考〉,香港《東方文化》3.1(1956)。
  150. 〈談曆上〉,《香港大學生活》1.8(1956)。
  151. 〈談曆下〉,《香港大學生活》1.9(1956)。
  152. 〈談今年的三種曆書上〉,《香港大學生活》2.1(1956)。
  153. 〈談今年的三種曆書下〉,《香港大學生活》2.2(1956)。
  154. 〈甲骨學前途之展望〉,《李丙燾博士華甲紀念論叢》(1956)。
  155. 〈卜辭之時代區分〉,香港大學,1956;又日本河出定本《書道全集》第一冊。
  156. 〈建設性的古史研究〉,《香港時報四十五年元旦特刊》(1956)。
  157. 〈中國古史年代學在今天〉,《香港時報七週年紀念特刊》(1956)。
  158. 〈我怎樣研究上古史〉,《香港孟氏圖書館刊》2.1(1956)。
  159. 〈三正論之科學證明〉,《中國史學論叢》(1956)。
  160. 〈堯典天文曆法新證〉,《清華學報》2(1956)。
  161. 〈關於中國年曆總譜〉,《大陸雜誌》14.4(1957):130-134。
  162. 〈為書道全集詳論卜辭之時期之區分〉,《大陸雜誌》14.9(1957):267-276。
  163. 〈偉大的古代崖壁繪畫〉,《大陸雜誌》14.10(1957):313。
  164. 〈「康熙字典」的訂正〉,《大陸雜誌》15.2(1957):35-38。
  165. 〈「二十史朔閏表」補〉,《大陸雜誌》15.5(1957):137-143。
  166. 〈孔子生年考〉,《孔學論集》(1957)。
  167. 〈中國文字演變史之一例〉,《香港新亞學報》2.2(1957)。
  168. 〈中國的版圖序〉,收錄於趙宋岑著,《中國的版圖》(臺北:中華書局,1957)。
  169. 〈石刻對證曆表之一例〉,《大陸雜誌》16.4(1958):99。
  170. 〈中國年曆總譜自序〉,《大陸雜誌》16.4(1958):105-106。
  171. 〈關於南宋淳熙本「孝肅包公奏議集」〉,《大陸雜誌》16.5(1958):158。
  172. 〈「戊辰直定」說〉,《大陸雜誌》16.6(1958):163-165。
  173. 〈中華藝術圖錄序〉,收錄於譚旦冏輯,《中華藝術圖錄》(1958)。
  174. 〈月衣山莊憶子春〉,《天文通訊》110(1958)。
  175. 〈量天尺〉,《香港珠海校刊》2.5(1958)。
  176. 〈古史考年淺說〉,馬尼拉《知識與生活週刊》1(1958)。
  177. 〈建立上古信史的大廈〉,馬尼拉《知識與生活週刊》2(1958)。
  178. 〈論影印包孝肅公奏議集〉,香港《自由人》719(1958)。
  179. 〈大千居士與敦煌壁畫〉,《華僑日報華僑文化》(1958)。
  180. 〈量天尺〉,《大陸雜誌》18.3(1959):94-98。
  181. 〈中國年曆總譜年世類說明〉,《大陸雜誌》19.2-19.9(1959):1-28。
  182. 〈中國年譜總譜上編,下編〉,香港大學(1959)。
  183. 〈敦煌紀年表〉,《馬來亞大學東方學報》2(1959)。
  184. 〈古史研究的信念〉,《學粹》1.2(1959)。
  185. 〈儒略周日與古曆〉,《香港崇基校刊》(1959)。

學歷:
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

經歷:
本所編輯員 (1928-1930),研究員 (1931-1963),兼任所長 (1951-1955),主持甲骨文研究室 (1958-1963)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8)

⟸前のページ
このページの先頭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