メイン コンテンツ ブロック
メニュー
日本語

歷年通信暨兼任研究人員

陳仲玉

陳仲玉 Chung-yu Chen

研究員 (退休)

学歴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専門分野

先史考古学、台湾考古学

專書
  1. 《亮島人DNA研究》,連江縣政府出版,2013.9。
  2. 陳仲玉、邱鴻霖、游桂香、尹意智、林芳儀合撰,《馬祖亮島島尾遺址群發掘及『亮島人』修復計畫》,連江縣政府出版,2013.8。
  3. 《曲冰》,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田野工作報告之二,1994。
  4. 陳仲玉等,《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太 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1986.6。
  5. 陳仲玉、曾振名,《玉山國家公園預定地區人文史蹟調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1984.5。
論文
  1. Albert Min-Shan Ko, Chung-Yu Chen, Qiaomei Fu, Fredrick Delfin, Mingkun Li, Hung-Lin Chiu, Mark Stoneking, and Ying-Chin Ko, “Early Austronesian: Into and Out Taiw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94 (2014.3): 426-436.
  2. 〈論海灣三角洲與海洋文明-以杭州灣三角洲為例〉,《跨湖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編,2012.9。
  3. 〈馬祖列島的史前聚落〉,廈門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編,吳春明主編,《海洋遺產與考古》,科學出版社,2010.12,頁39-47。
  4. 〈以考古學重建「馬祖列島」的歷史〉,《文化馬祖》(2011馬祖文化年鑑),福建省連江縣政府文化局,2012.3。
  5. 〈談馬祖列島的『曲蹄』族〉,《2011馬祖研究:馬祖列島與海洋環境文化》,臺灣連江縣政府文化局,2011.11。
  6. 陳仲玉、游桂香合撰,〈馬祖東莒島蔡園裡遺址的陶瓷〉,《福建文博》2010.2(2010.8):1-3, 91。
  7. 〈論臺灣高山地區的史前聚落〉,《東南文化》(2010.8);另收入《桃李成蹊集—慶祝安志敏先生八十壽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2004,頁266-271。
  8. 〈東沙群島經營管理的回顧與展望〉,《國家公園學報》20.1(2010.3):68-77。
  9. 〈南中國海諸島上的碑碣〉,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5,頁668-678。
  10. 〈遠古時代的金門〉,《金門文藝雙月刊》(2005.7)。
  11. 〈金門史前時代的文化〉,《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5.3,頁1-19。
  12. 〈論中國東南沿海史前的海洋族群〉,《考古與文物》2002.2(2002.6):38-42。
  13. 〈論中國考古學海洋島嶼的研究取向--以殷商文化的海洋成分為例〉,宋文薰、李亦園、張光直主編,《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台北:南天書局,2002.4,頁209-225。
  14. 〈泰南四府中國人的神廟與善堂〉,《瓊粵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口:海南大學出版社,2002.3,頁347-364。
  15. 〈試論中國東南沿海的海洋族群〉,寧波大學、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辦,《海峽兩岸河姆渡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寧波;另收入《文物與考古》2002.1:38-42。
  16. 〈南中國海諸島上的祠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2000.6)[李亦園院士榮退特刊(二)]。
  17. 〈吾土吾家-台灣的原住民〉,《大自然》67(2000.4)。
  18. 〈台灣考古學的回顧與前瞻〉,張忠培,許倬雲主編,《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年西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
  19. “Sea Nomads in Prehistor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7(1999.4):2-15。
  20. 〈福建金門金龜山與浦邊史前遺址〉,《東南考古研究》第二輯,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12,頁52-61。
  21. 〈臺灣史前的玉器工業〉,《東亞玉器—慶祝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創立二十周年論文集》Vol. I,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11,頁336-349。
  22. 〈史語所遷南港的第一倉庫〉,《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頁1009-1014。
  23. 〈近年來中國南海地區的考古工作〉,《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4(1998.6):8-15。
  24. 〈古代福州與琉球的海上交通〉,《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2(1998):93-101。
  25. 〈論中國人向南海海域發展的四個階段〉,《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4.4(1998.12):85-89。
  26. 〈臺灣的「人」和文化-史前篇〉,《大自然》58(1998.7):20-27。
  27. 〈福建省金門島考古遺址調查〉,《國家公園學報》7.1/2(1997.12):87-104。
  28. 陳仲玉、湯宗達,〈近百年間東沙島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的變遷〉,《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3.4(1997.10):85-95。
  29. 〈東沙島與南沙太平島的考古學初步調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2(1997.4):449-502。
  30. 〈古代土城的居民〉,《擺接風華土城情》,台北縣:土城市公所,1997,頁1-5。
  31. “Prospects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 SPAFA Journal 7.1 (1996).
  32. 陳仲玉、董倫道合撰,〈金門地區透地雷達探測貝塚〉,《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台北: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1996.3,頁269-275。
  33. 〈中國南海區域考古學研究相關資料的四個範疇〉,《海南暨南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1996.2,頁531-548。
  34. 〈環境影響評估中文化資產的調查與評估方法(上)(下)〉,《歷史文物》5.4(1995.10):92-96;5.5(1995.12):130-133。
  35. 〈蘭嶼史前文化初探〉,《慶祝建館八十周年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5.10,頁667-715。
  36. 〈殷商骨柶上的裝飾藝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3(1995.9):813-919。
  37. 〈清代漢人拓殖埔里盆地與「眉番」所引起的族群變遷〉,《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5.4,頁637-649。
  38. 〈台灣與南海區域考古學相關研究的展望〉,《兩岸及海外華人南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國際法學會,1994,頁49-54。
  39. 〈維護曲冰遺址的規劃理念〉,《中國民族學通訊》29(1993):25-29。
  40. 〈莫高窟遺址近年的維護工作〉,《科學史通訊》12(1993):29-31。
  41. 〈史前花蓮〉,《大自然》37(1992.10):58-63。
  42. “A Prehistoric Settlement in the  Mountains of Central Taiwan-and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Mountainous Settlements”,《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1992,頁451-463。
  43. 陳仲玉、楊淑玲,〈蓮花池史前遺址調查簡報〉,《國家公園學報》3(1991.12):153-162。
  44. 〈美國歷史古蹟維護政策〉,《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上),台北:正中書局,1991.6,頁277-309。
  45. 陳仲玉、劉平妹合著,〈曲冰遺址的孢粉分析〉,《田野考古》1.1(1990.6):67-72。
  46. 〈曲冰史前遺址—台灣一處高山古墟〉,《歷史月刊》21(1989.10):84-93。
  47. 〈立霧溪流域的考古學調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0.2(1989.6):215-287。
  48. 〈沒落中的雅美文化〉,《大自然》9(1989.10):31-40。
  49. 〈蘭嶼地理環境與生態景觀〉,《大自然》9(1989.10):24-25。
  50. 〈曲冰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漢學研究》3.1(1985.6):255-289。
  51. 〈八通關古道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4(1984.12):791-823。
  52. 〈曲冰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2(1984.6):261-338。
  53. 〈論中國的「中石器時代」〉,《大陸雜誌》67.5(1983.11):228-243。
  54. 〈濁水溪上游河谷的考古學調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3.4(1982.12):711-745。
  55. 〈玉山國家公園的人文景觀〉,《科學月刊》13.8(1982.8):28-31。
  56. 〈臺灣的金箔製作工藝〉,《大陸雜誌》63.1(1981.7):16-32。
  57. 〈論「邦」與「國」〉,《食貨月刊》9.12(1980.3):467-475。
  58. 〈殷商裝飾藝術中的眼紋〉,《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9(1979.2):27-39。
  59. 〈論中國青銅器的起源〉,《故宮季刊》12.4(1978):11-21。
  60. 〈談「金石」與「篆刻」〉,《中華民國篆刻學會年刊》1(1977.12):26-38。
  61. 〈青銅匜形器的研究〉,《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4(1975.1):33-65。
  62. 〈記邾討鼎之一複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1974.10):31-32, 92。
  63. 〈青銅盉形器的研究〉,《大陸雜誌》48.4(1974.4):49-177。
  64. 〈先秦相官名號〉,《臺灣師大歷史學報》2(1974.2):247-260。
  65. 〈論宋代金石學之發達及其價值〉,《食貨月刊》復刊2.9(1972.12):18-30。
  66. 〈「青銅病」的現象及其處理方法〉,《大陸雜誌》41.7(1970.10):1-9。
  67. 〈殷代骨器中的龍形圖案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3(1969.9):455-496。
編輯
  1. 陳仲玉主編,《泰國的歷史與文化英文書目》(A Bibliography fo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ailand),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2001.12。
  2. 陳仲玉主編,《中國南海地區考古學研究相關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1996.6。
會議論文
  1. 〈中國南海區域考古學研究相關資料的四個範疇〉,「海南暨南海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5.10.18-19。
  2. 〈國家公園與歷史古蹟——以金門地區為例〉,「第二屆中日國家公園暨保護區經營管理研討會》,臺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1997。
  3. 〈古代福州與琉球的海上交通〉,「福州『治』城學術討論會,福州:福州文物局主辦,1998。
  4. “A Prehistoric Settlement in the Mountains of Central Taiwan─ and Discussion of the Origin of Mountainous Settlements,” Actes XII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es Siences Prehistoriques et Protohistoriques, , Bratislava, Slavakia, September 1-7, 1991.
  5. “Prospects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South China Sea Region,” XII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rehistoric and Protohistoric Sciences, Forli, Italy, September 8-14, 1996.
  6. “Sea Nomads in Prehistor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ic Association, Melaka, Malaysia, 1-7 July, 1998.
  7. 〈國家公園與歷史古蹟-以金門地區為例〉,「第二屆中日國家公園暨保護區經營管理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1997.10。
  8. 〈論海灣三角洲的考古學研究取向—以珠江三角洲為例〉,「東南亞考古學國際小型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辦,2000.4.7。
  9. 〈泰國定都曼谷的海洋發展〉,「2000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淡水:淡江大學主辦,2000.5.11-12。
  10.  “Chinese Fisherma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 Asia, Kota Kinabalu, Sabah, Malaysia, July 27-31, 2000.
  11. 〈金門史前時代的文化〉,「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研討會」,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主辦,2001.9。
  12. 〈台灣原住民及其文化〉,「瓊台少數民族學術活動週」,海口:中華民族史研究會,2001.11。
  13.  “The Tatun She Site-A Last Ketagalan Villege on Yangmingsha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Congress of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ROC, September 9-15, 2002.
  14. 〈試論台灣高山地區的史前遺址〉,「台灣的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2.12.9-10。
  15. 〈談馬祖熾坪隴史前遺址的文化屬性〉,「百越民族研究國際研討會」,福建武夷山,2004.11.14-17;「2004年台灣考古工作會報」,台北:中央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2004.12.4-5。
  16. 〈南海的歷史與考古〉,「2005年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主辦,2005.5.20。
  17. 〈略論島嶼史前考古學的基礎〉,「中國東南沿海島嶼考古學研討會」,連江縣南竿: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專題研究中心合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中心、馬祖藝文協會協辦,2005.10.29-30。
  18. 〈東沙島的歷史與考古〉,「南海研究暨海洋文史研討會」,台北:內政部營建署主辦,2006.12.15。
  19. 陳仲玉、王花俤等合撰,〈馬祖東莒島蔡園裡遺址試掘〉,「環台灣地區考古學國際研討會曁2007年度台灣考古工作會報」,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2008.8.10-11。
  20. 〈台灣高山地區的史前聚落〉,「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安徽合肥:百越民族史研究會主辦,2009.12-13-15。
  21. 〈馬祖列島的史前聚落〉,「海洋文化遺產調查研究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主辦,2010.6.25-27。
  22. 〈古代馬祖列島的考古學考察〉,「福建省金馬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北:福建省政府主辦,2011.7.24。
  23. 〈談馬祖列島的「曲蹄」族〉,「馬祖列島與海洋環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連江縣南竿: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專題研究中心合辦,2011.10.29-30。
調查研究報告
  1. 《亮島人DNA研究》,連江縣政府文化局委託,馬祖亮島考古隊執行,連江縣南竿鄉,2013.9。
  2. 陳仲玉、邱鴻霖、游桂香、尹意智、林芳儀合撰,《馬祖亮島島尾遺址群發掘及『亮島人』修復計畫》,連江縣政府文化局委託,馬祖亮島考古隊執行,連江縣南竿鄉,2013.8。
  3. 陳仲玉、邱鴻霖、游桂香、尹意智、林芳儀合撰,《馬祖亮島島尾遺址第一期研究》[期末報告],連江縣政府文化局委託,馬祖亮島考古隊執行,連江縣南竿鄉,2012.5。
  4. 陳仲玉、王花俤等合撰,《馬祖地區考古遺址田野調查與研究計畫》,馬祖民俗文物館委託,馬祖藝文協會主辦,連江縣南竿鄉,2007.12。
  5. 5.《馬偕醫學院校地歷史古蹟監測報告》,財團法人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研究,台北,2006.4。
  6. 陳仲玉、王花俤等合撰,《馬祖東莒熾坪隴史前遺址第二期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馬祖民俗文物館委託,馬祖藝文協會主辦,連江縣南竿鄉,2005.12。
  7. 陳仲玉、王花俤等合撰,《馬祖東莒熾坪隴史前遺址的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贊助,馬祖民俗文物館委託,馬祖藝文協會主辦,連江縣南竿鄉,2004.12。
  8. 陳仲玉、劉益昌等合撰,《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六期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2001.6。
  9. 陳仲玉、劉益昌等合撰《集集共同引水計畫工區內共和遺址搶救發掘及鄰近地區施工監測報告》,經濟部水利處中區水資源工程局委託,中 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台北,2000.11。
  10. 10.《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山區遺址之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調查,台北,1998.12。
  11. 陳仲玉、董倫道、黃信凱合撰《金門島考古遺址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7.3。
  12. 12.《東沙島南沙太平島考古學初步調查》[地政叢書第二十九輯],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台北,1995。
  13. 陳仲玉、董倫道合撰,《金門地區考古遺址初步調查(一)》,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研究,台北,1995.6。
  14. 陳仲玉、陳維鈞合撰,《關西機械科技專業區開發工程計劃文化遺址影響評估案》,新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4.8。
  15. 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期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4.6。
  16. 16.《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土城延伸線文化遺址發掘及初步展示規劃》,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4.3。
  17. 陳仲玉、陳維鈞合撰,《玉里長濱公路新建計劃環境影響說明書文化遺址調查評估工作》,台灣省公路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3.11。
  18. 陳仲玉、陳維鈞合撰,《玉里長濱公路新建計劃環境影響說明書文化遺址調查評估工作(補充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4.5。
  19. 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一期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3.6。
  20. 20.《私立青雲老人安養中心用地史蹟調查報告》,私立青雲老人安養中心籌備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3.4。
  21. 21.《曲冰遺址維護規劃案》,南投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3.3。
  22. 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台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國民族學會,台北,1992。
  23. 23.《布洛灣泰雅族文化展示館規劃》,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90.5。
  24. 陳仲玉等,《蘭嶼考古學初步調查》,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台北,1989。
  25. 陳仲玉等,《陽明山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87。
  26. 陳仲玉等,《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86.2。
  27. 27.《美濃水庫計劃地區史蹟調查》,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調查,台北,1984.9。
  28. 陳仲玉,宋光宇,劉益昌,《瑪家水庫計劃地區人文史蹟調查報告》,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調查,台北,1984.5。
  29. 陳仲玉、曾振名,《玉山國家公園預定地區人文史蹟調查》,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82。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技佐 (1955.7-1963.7),技士 (1963.8-1979.7),助理研究員 (1979.8-1985.7),副研究員 (1985.8-1999.1),研究員 (1999.2-2001.1),兼任研究員 (2001.3-2016.7)

⟸前のページ
このページの先頭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