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menu
English

Corresponding and Adjunct Research Fellows

許倬雲

Cho-Yun Hsu

Corresponding Research Fellow

Education

Ph.D., University of Chicago

Areas of Research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Books (written in Chinese)
一、專著
  1. 許倬雲著:《心路歷程》,臺北:文星書店,1964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再版,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2. 許倬雲著:《歷史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二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3. 許倬雲著:《中國科學思想的因素》,臺北: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1968年。
  4. 許倬雲著:《中國傳統的性格與道德規範》,臺北: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1968年。
  5. 許倬雲著:《傳統與更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0年。
  6. 許倬雲著:《關心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
  7. 許倬雲著:《求古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再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8. 許倬雲著:《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二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修訂三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增訂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增補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9. 許倬雲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10. 許倬雲著:《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廈門:鷺江出版社,2016年。
  11. 許倬雲著:《挑戰與更新:許倬雲文集(政論之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12. 許倬雲著:《剎那與永恆:許倬雲文集(文化之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13. 許倬雲著:《推動歷史的因素》,台北: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90年。
  14. 許倬雲著:《風雲江山:許倬雲的天下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1年。
  15. 許倬雲著:《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16. 許倬雲著:《從歷史看領導: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手札》,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2年;《從歷史看領導》,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92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第二版,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7年。
  17. 許倬雲著:《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18. 許倬雲著:《現代倫理寓言:東遊記》,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年;《東遊記:現代倫理寓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19. 許倬雲主講:《現代社會的職業倫理》,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年。
  20. 許倬雲主講:《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6年。
  21. 許倬雲著:《尋路集》,River Edge, New Jersey: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年。
  22. 許倬雲著:《從歷史看組織》,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7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 許倬雲著:《歷史分光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
  24. 許倬雲著:《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程農、張鳴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25. 許倬雲著:《九六文錄:中國人文探索》,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26. 許倬雲著:《從歷史看時代轉移》,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2000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27. 許倬雲著:《許倬雲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8. 許倬雲著:《倚杖聽江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9. 許倬雲著:《江渚候潮汐》,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30. 許倬雲著:《江心現明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31. 許倬雲著演講:《從歷史看人物》,臺北:洪建全基金會,2005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32. 許倬雲演講:《從歷史看管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
  33. 許倬雲著:《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臺北:英文漢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34. 許倬雲著:《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35. 許倬雲著:《史海巡航:歷史問學週記》,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6. 許倬雲著:《江口望海潮》,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7. 許倬雲著:《歷史大脈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繁體版,臺北:三民書局,出版中。
  38. 許倬雲著:《許倬雲問學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繁體版,臺北:三民書局,出版中。
  39. 許倬雲著:《許倬雲觀世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繁體版,臺北:三民書局,出版中。
  40. 許倬雲著:《我者,他者》,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
  41. 許倬雲演講:《傅鐘回響》,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2009年。
  42. 許倬雲口述,陳永發、沈懷玉、潘光哲訪問,周維朋紀錄,《家事國事天下事:許倬雲院士一生回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
  43. 許倬雲著:《知識分子 歷史與未來:許倬雲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44. 許倬雲口述:《大國霸業的興廢》,上海:上海文物出版社,2012年;上海:東方出版社,出版中。
  45. 許倬雲口述:《現代文明的成壞》,上海:上海文物出版社,2012年;上海:東方出版社,出版中。
  46. 許倬雲口述:《近代台灣的形成》,上海:上海文物出版社:2012年。
  47. 許倬雲著:《獻曝集:許倬雲自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48. 許倬雲著:《說中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49. 許倬雲著:《許倬雲說歷史系列》共四冊:《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中西文明的對照》、《台灣四百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北京:東方出版社,出版中。
  50. 許倬雲著:《文明變局的關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北京:東方出版社,出版中。
  51. 許倬雲著:《中國文化的精神》,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
  52. 許倬雲著:《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9年。
  53. 許倬雲著:《九堂中國文化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
  54. 許倬雲著:《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21年。
  55. Cho-yun Hsu, translated by David Ownby, The transcendental and the mundane: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in everyday life.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21.
  56. 許倬雲著,馮俊文執筆,《往裡走,安頓自己》,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
  57. 許倬雲著,《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年。
  58. 許倬雲著:《三千年文明大變局》,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年。
  59. 許倬雲著:《世界何以至此》,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年。
  60. 許倬雲著:《我們去向何方》,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年。
  61. 許倬雲著:《經緯華夏》,南海出版社,2023年。

二、合著

  1. 李方桂等編,《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臺北:清華學報社,1965-67年。
  2.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1978年。
  3. 顏元叔等著:《人文學概論》,臺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4. 《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臺北:中央研究院,1981-1982年。
  5. 許倬雲等著:《知識與民主》,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6. 許倬雲等著:《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7. 許倬雲等著:《中國歷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8. 錢穆、余英時、許倬雲等著:《中國何處去?》,臺北:《聯合月刊》雜誌社,1986年。二版,臺北:《聯合月刊》雜誌社,1986年。三版,臺北:《聯合月刊》雜誌社,1987年。
  9. 嚴文郁等著:《蔣慰堂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10. 楊聯陞、全漢昇、劉廣京主編:《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87-1988年。
  11. 徐佳士等著:《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年。
  12. 許倬雲等著:《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李登輝先生政策理念之探析》,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13. 宋文薰主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
  14. 許倬雲等著:《浩然基金會暑期研習會演講討論輯:世界宏觀(第一冊)》,臺北:浩然基金會,1991年。
  15. 許倬雲等著:《浩然基金會暑期研習會演講討論輯:人文(第五冊)》,臺北:浩然基金會,1991年。
  16. 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17. 許倬雲等著:《尋找90年代的人生價值:智慧生活》,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4年。
  18. 《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5年。
  19. 《史學:傳承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98年。
  20. 王永慶等著:《叫太陽起床的人》,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21. 許倬雲等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五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年。

 三、編著或合編著

  1. 許倬雲主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臺北:國風出版社,1965年;再版,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66-1967年;三版,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5年。
  2. 臺靜農、許倬雲主編:《臺灣大學文史叢刊》第16期至第26期,1965-1968年。
  3. 屈萬里、許倬雲主編:《臺灣大學文史叢刊》第27期至第38期,1969-1972年。
  4. 許倬雲、毛漢光、劉翠溶主編:《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3年。
  5. 許倬雲、丘宏達主編:《抗戰勝利的代價: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6. 許倬雲主編:《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7. 許倬雲、張忠培主編:《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
  8. 張忠培、許倬雲主編:《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年西陵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
  9. 陳天機、許倬雲、關子尹主編:《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增訂版,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0. 許倬雲、張忠培主編:《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Monographs (written in Chinese)
  1. 許倬雲:〈周禮中的兵制〉,載《大陸雜誌》1954年第9卷第3期,頁16-21。
  2. 許倬雲:〈殷曆譜氣朔新證舉例〉,載《大陸雜誌》1954年第9卷第3期,頁16-21;收入嚴一萍著:《續殷曆譜》(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
  3. 許倬雲:〈中國古代民族的溶合〉,載《主義與國策》1955年第44期,頁3-5。
  4. 許倬雲:〈先秦諸子對天的看法(上)〉,載《大陸雜誌》1957年第15卷第2期,頁14-18。
  5. 許倬雲:〈先秦諸子對天的看法(下)〉,載《大陸雜誌》1957年第15卷第3期,頁23-27。
  6. 許倬雲:〈試擬中國社會發展的幾個論點〉,載《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1963年第1卷第2期,頁10-11。
  7. 許倬雲:〈春秋戰國間的社會變動〉,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3年第34本下冊,頁559-587。
  8. 許倬雲:〈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4年第35本,頁261-281。
  9. 許倬雲:〈一位廿世紀的史學家──比蘭〉,載《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1965年第3卷第1期,頁18-20。
  10. 許倬雲:〈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載《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965年第14期,頁205-239。
  11. 許倬雲:〈對於「商王廟號新考」一文的補充意見〉,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65年第19期,頁205-239。
  12. 許倬雲:〈漢代家庭的大小〉,載《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1967年。
  13. 許倬雲:〈三國吳地的地方勢力〉,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7年第37本上冊,頁185-200。
  14. 許倬雲:〈周人的興起及周文化的基礎〉,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68年第38本,頁435-458。
  15. 許倬雲:〈兩周農作技術〉,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71年第42本第4分,頁803-842。
  16. 許倬雲:〈十九世紀的宜蘭〉,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1972。
  17. 許倬雲:〈兩周的物理、天文與工藝〉,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73年第44本第4分,頁733-762。
  18. 許倬雲:〈漢代的市場化農業經濟〉,載《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1974年第12卷第4期,頁20-23。
  19. 許倬雲:〈周代的衣、食、住、行〉,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76年第47本第3分,頁503-535。
  20. 許倬雲:〈兩周農作技術〉,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2. 4,1977。
  21. 許倬雲:〈周代都市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77年第48本第2分,頁309-332。
  22. 許倬雲:〈沈、趙合編《中華農業史論集》前言〉,載《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1978年第16卷第1期,頁15-17。
  23. 許倬雲講:〈社會史的研究〉,載《史化》1978年第9期,頁2。
  24. 許倬雲:〈周東遷始末〉,載《中央研究院50週年紀念論文集》,1978。
  25. 許倬雲講:〈政權與政治的關係〉,載《東海大學史學會刊》1978年第7期,頁1-2。
  26. 許倬雲:〈雜談文化調適過程中的態度〉,載《中國論壇》1978年第6卷第11期,頁8-10。
  27. 許倬雲:〈悼念李濟之師〉,載《傳記文學》1979年第35卷第5期,頁68-69。
  28. 許倬雲:〈由新出簡牘所見秦漢社會〉,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0年第51本第2分,頁217-2       32。
  29. 許倬雲(陳書梅譯):〈中國古代史的研究〉,載《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第3期,頁68-72
  30. 許倬雲著(黃俊傑譯):〈春秋戰國時代農業的變動〉,載《幼獅學誌》1981年第16卷第3期,頁36-46。
  31. 許倬雲:〈黃著《沈宗瀚先生年譜》序〉,載《東方雜誌》1981年第15卷第2期,頁54。
  32. 許倬雲:〈人材的培育〉,載《聯合月刊》1981年第1期,頁20-21。
  33. 許倬雲:〈傳統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若干特性〉,載《食貨月刊》1981年第11卷第5期,頁201-210。
  34. 許倬雲:〈步入文明:中國文化的發展〉,載《故宮季刊》1981年第16卷第1期,頁27-29。
  35. 許倬雲:〈追念王雪艇先生〉,載《傳記文學》1981年第39卷第4期,頁36-39。
  36. 許倬雲:〈漢代農業史導論〉,載《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1983年第20卷第6期,頁27-29。
  37. 許倬雲:〈人文與科技〉,載《中央月刊》1983年第15卷第11期,頁30-38。
  38. 許倬雲:〈《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序言〉,載《漢學研究通訊》1983年第2卷第4期,頁199-202。
  39. 許倬雲:〈遙寄祝福與期望.努力推動民主化〉,載《中央月刊》1983年第16卷第2期,頁59。
  40. 許倬雲:〈論雅斯培樞軸時代的背景〉,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4年第55本第1分,頁33-50。
  41. 許倬雲:〈開新運.俟河清〉,載《中央月刊》1984年第16卷第7期,頁69-71。
  42. 許倬雲:〈企業領袖的自我提昇〉,載《天下雜誌》1985年第50期,頁27-28。
  43. 許倬雲:〈追尋動態的穩定〉,載《中國論壇》1986年第21卷第8期,頁13-20。
  44. 許倬雲:〈企業該為劇變中的臺灣負什麼責任?〉,載《天下雜誌》1986年第62期,頁142-143。
  45. 許倬雲:〈養成通識君子──大學人文教育〉,載《海外學人》1986年第168期,頁12-15。
  46. 許倬雲:〈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上──〉,載《中原文獻》1986年第18卷第8期,頁2-6。
  47. 許倬雲:〈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下──〉,載《中原文獻》1986年第18卷第9期,頁7-11。
  48. 許倬雲:〈從「寄居者」到「文化使者」〉,載《遠見雜誌》1986年第3期,頁75-79。
  49. 任長正、許倬雲:〈李宗侗教授遺著目錄〉,載《漢學研究通訊》1986年第5卷第3期,頁129-132。
  50. 許倬雲:〈從追求利潤到擔當責任:企業家的社會新責任〉,載《天下雜誌》1986年第65期,頁146-151。
  51. 許倬雲:〈選舉前夕談選風〉,載《中央月刊》1986年第19卷第11期,頁18-20。
  52. 許倬雲:〈戰前與戰時的社會比較〉,載《抗戰勝利的代價─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1986。
  53. 許倬雲:〈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載《中國地方文獻學會年刊》1987年,頁6-11。
  54. 任長正、許倬雲:〈勞榦教授著作目錄〉,載《漢學研究通訊》1987年第6卷第1期,頁16-23。
  55. 許倬雲:〈不須愁日暮,努力浚河清〉,載《遠見雜誌》1987年第18期,頁10-11。
  56. 許倬雲:〈漢末至南北朝氣候與民族移動的初步考察〉,載《蔣慰堂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1987。
  57. 許倬雲:〈社會學與史學〉,載《自由青年》1988年第79卷第4期,頁32-37。
  58. 許倬雲:〈尋索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迹〉,載《九州學刊》1988年第2卷第3期,頁123-128。
  59. 許倬雲:〈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載《國際交流學報》1988年第1期,頁8-15。
  60. 許倬雲:〈討焚書檄〉,載《新新聞》1988年第76期,頁59。
  61. 許倬雲:〈推動歷史的因素〉,載《自由青年》1988年第80卷第3期,頁4-11。
  62. 許倬雲:〈未來世界與儒家〉,載《自由青年》1988年第80卷第4期,頁12-17。
  63. 許倬雲:〈未來世界與儒家〉,載《中國論壇》1988年第27卷第1期,頁56-58。
  64. 許倬雲:〈南朝奴役勞力的商品化〉,載《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1988。
  65. 許倬雲:〈讓我們替這件悲劇舉行一場哀悼儀式〉,載《新新聞》1989年第96期,頁15-17。
  66. 許倬雲:〈真的沒有遠見人物嗎?〉,載《遠見雜誌》1989年第32期,頁50-51。
  67. 許倬雲:〈文化的歷劫〉,載《中原文獻》1989年第21卷第2期,頁6-10。
  68. 許倬雲:〈尋求心中的主宰〉,載《遠見雜誌》1989年第39期,頁129-130。
  69. 許倬雲:〈中華文化發展過程及其在世界文化發展中之地位〉,載《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89年第22卷第10期,頁16-19。
  70. 許倬雲:〈中華文化發展過程及其在世界文化發展中之地位〉,載《憲政論壇》1989年第37卷第4期,頁32-35。
  71. 許倬雲:〈民主優先,國號次之〉,載《遠見雜誌》1990年第44期,頁146-150。
  72. 沈君山、許倬雲:〈十九年前的「國是建言」〉,載《遠見雜誌》1990年第47期,頁42-43。
  73. 許倬雲:〈大國解體,同盟興起?〉,載《天下雜誌》1991年第116期,頁40-47。
  74. 余英時、許倬雲:〈重想十年〉,載《天下雜誌》1991年第121期,頁74-113。
  75. 許倬雲:〈中國考古遺址文化層的分佈─人口與區位的初步考察〉,載《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壽論文集》,1991。
  76. 許倬雲:〈試論網絡〉,載《新史學》1991年第2卷第1期,頁75-80。
  77. 許倬雲:〈中古早期的中國知識份子〉,載《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1992。
  78. 許倬雲:〈中國文化演變週期概說〉,載《哲學雜誌》1992年第1期,頁8-19。
  79. 許倬雲:〈寧可蹣跚,不要僵化──《百年蹣跚──小農中國的現代覺醒》姜義華著〉,載《二十一世紀》1992年第13期,頁61-63。
  80. 許倬雲:〈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載《國科會人文社會學刊》1993年第3卷第1期,頁1-15。
  81. 許倬雲:〈文化與社會崩解的比較〉,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第64本第1分,頁1-8。
  82. 許倬雲:〈古公亶父時代的先周──謹答饒選堂教授〉,載《二十一世紀》1993年第16期,頁139-140。
  83. 許倬雲原著(曾雨潤翻譯):〈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宜蘭〉,載《宜蘭文獻雜誌》1993年第5期,頁71-93。
  84.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與其他古代文化的比較(1)──西周與兩河篇〉,載《歷史月刊》1993年第69期,頁20-28。
  85. 許倬雲:〈關於未來全球文化衝突的討論(2):走向整合的世界〉,載《二十一世紀》1993年第20期,頁4-6。
  86.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與其他古代文化的比較(2)──埃及篇〉,載《歷史月刊》1994年第74期,頁67-77。
  87.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與其他古代文化的比較─古中國與古希臘〉,載《歷史月刊》84,1994。
  88. 許倬雲:〈古希臘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比較〉,載《歷史月刊》1994年第77期,頁20-28。
  89. 許倬雲:〈一個整合過程的假設〉,載《二十一世紀》1994年第25期,頁73-75。
  90. 許倬雲:〈試論先總統蔣公的歷史評價〉,載《革命思想》1995年第78卷第5期,頁1-4。
  91. 許倬雲:〈素心五願〉,載《講義》1995年第17卷第3期,頁83-84。
  92. 許倬雲:〈關於教育中立自主的構想與建議〉,載《教改通訊》1995年第9期,頁6-10。
  93. 許倬雲:〈體系網路與中國分合〉,載《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1995。
  94. 許倬雲:〈孔子論仁及其延伸的觀念〉,載《中原文獻》1995年第27卷第3期,頁1-6。
  95. 許倬雲(潘紹嶂譯):〈《漢代農業》序論〉,載《農業考古》1995年第3期,頁60-62。
  96. 許倬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結合〉,載《二十一世紀》31,1995. 10。
  97. 許倬雲:〈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載《文物季刊》1996年第2期,頁63-80。
  98. 許倬雲:〈錢存訓先生及其大作《造紙及印刷》〉,載《漢學研究》1996年第14卷第1期,頁279-282。
  99. 許倬雲:〈人生智慧分享──研究與教學者職業規範〉,載《教改通訊》1996年第24期,頁7-12。
  100. 許倬雲:〈領袖的統御方式〉,載《領導文萃》1996年第9期,頁4-7。
  101. 許倬雲:〈政治領導與企業領導的異同〉,載《領導文萃》1996年第10期,頁15-17。
  102. 許倬雲:〈魏、蜀、吳:三家形態各異的“公司”〉,載《領導文萃》1996年第12期,頁68-73。
  103. 許倬雲:〈受過教育的人該學什麼〉,載《宏觀》1997年第31期。
  104. 許倬雲:〈試論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的崩解〉,載《簡牘學報》1997年第10期,頁13-22。
  105. 許倬雲:〈義、瑞、西三國漢學研究近況〉,載《漢學研究通訊》1997年第16卷第1期,頁1-2。
  106. 許倬雲:〈良渚文化到哪裏去了?〉,載《新史學》1997年第8卷第1期,頁135-160。
  107. 許倬雲:〈香港知識份子與社會主體性〉,載《二十一世紀》1997年第41期,頁18-19。
  108. 許倬雲:〈介紹「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個新的學術主題典範〉,載《漢學研究通訊》1997年第16卷第3期,頁345-346。
  109. 許倬雲:〈歷史的分光鏡〉,載《讀書》1997年第10期,頁10-15。
  110. 許倬雲:〈怎樣看江澤民訪美〉,載《關愛與服務》1997年第86卷11期。
  111. 許倬雲:〈不卑不亢與世融合〉,載《天下雜誌》1998年第200期,頁403-406。
  112. 許倬雲:〈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共存方式──也談兩岸關係〉,《關愛與服務》1998年第87卷第1期。
  113. 許倬雲:〈古代國家形成的比較〉,載《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頁1-7。
  114. 許倬雲:〈法律的無力感〉,載《司法改革雜誌》1998年第14期。
  115. 許倬雲:〈法律的無力感〉,載《關愛與服務》1998年第87卷第4期。
  116. 許倬雲:〈將將與將兵〉,載《領導文萃》1998年第9期,頁11-12。
  117. 許倬雲:〈漫談說唱〉,載《關愛與服務》1998年第87卷第10期。
  118. 許倬雲:〈傅先生的史學觀念及其淵源〉,載《大陸雜誌》1998年第97卷第5期,頁1-8。
  119. 許倬雲:〈錢存訓著《中美書緣》序言〉,載《國家圖書館館刊》1998年第87卷第2期,頁323-325。
  120. 許倬雲:〈社會科學觀點的轉變與科際整合〉,載《歷史月刊》1998年第131期,頁76-81。
  121. 許倬雲:〈臺灣文化發展軌跡──寫在臺大「跨世紀臺灣文化發展研討會」之前〉,載《盟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盟訊》1999年第94期,頁5-8。
  122. 許倬雲:〈曹操用人〉,載《領導文萃》1999年第5期,頁44-46。
  123. 許倬雲:〈崑藝瓌寶──《崑劇傳世演出珍本全編》介紹〉,載《漢學研究通訊》1999年第18卷第4期,頁538-539。
  124. 許倬雲:〈談樞軸時代〉,載《二十一世紀》2000年第57期,頁30-32。
  125. 許倬雲:〈我們走向何方〉,載《開放時代》2000年第5期,頁5-12。
  126. 許倬雲:〈由地緣意義談一中原則〉,載《盟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盟訊》1999年第103期,頁10-12。
  127. 許倬雲:〈兩岸對話的發展過程〉,載《交流》2001年第56期,頁27-30。
  128. 許倬雲:〈評美國人寫的《蔣經國傳》〉,載《領導文萃》2001年第4期,頁114-116。
  129. 許倬雲:〈漢學中心二十年慶──回顧與前瞻〉,載《漢學研究通訊》2001年第20卷第3期,頁1-2。
  130. 許倬雲:〈楊慶堃先生的治學生涯一九一一──一九九九〉,載《漢學研究通訊》2001年第20卷第3期,頁88-90。
  131. 許倬雲:〈試論社會、族群與文化〉,載《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秋之卷,頁101-103。
  132. 許倬雲:〈李登輝先生的雙重作風〉,載《中央綜合月刊》2001年第34卷第11期,頁40-41。
  133. 許倬雲:〈試論伊斯蘭文化體系與東西方兩大文化的互動〉,載《歷史月刊》2002年第169期,頁68-73。
  134. 許倬雲:〈論學不因生死隔〉,載《讀書》2002年第2期,頁72-76。
  135. 許倬雲:〈港臺學者談大學通識教育──香港科技大學許倬雲教授:從知識到智慧的追尋〉,載《港臺學者談大學通識教育》2002年第2-3期,頁34-35。
  136. 許倬雲:〈再看曾國藩〉,載《領導文萃》2002年第6期,頁190-191。
  137. 許倬雲:〈也是一番反省──《臺灣史學五十年》序言〉,載《歷史月刊》2002年第175期,頁85-90。
  138. 許倬雲:〈農民自主與農業振興〉,載《農訓》2003年第20卷第1期,頁6-9。
  139. 許倬雲:〈打造「人」的教育〉,載《遠見雜誌》2003年第200期,頁262-263。
  140. 許倬雲:〈中國知識界關於伊拉克戰爭的爭論──許倬雲:美國民主政治的缺失〉,載《天涯》2003年第3期,頁190-191。
  141. 許倬雲:〈對王德權先生「古代中國體系的摶成」的回應──許倬雲先生的對話〉,載《新史學》第14卷第1期,頁203-208。
  142. 許倬雲:〈從歷史角度論述幾個違反永續發展的案例〉,載《全球變遷通訊雜誌》2003年第38期,頁17-20。
  143. 許倬雲:〈自古霸業終成空〉,載《歷史月刊》2003年第185期,頁60-64。
  144. 許倬雲:〈情理相通的通識教育〉,載《中國大學教育》2003年第6期,頁10-11。
  145. 許倬雲:〈錦瑟無端五十弦──憶臺灣半世紀的史學概況〉,載《當代》2004年第82期,頁70-75。
  146. 許倬雲:〈人、空間、時間──1──〉,載《人生雜誌》2004年第255期,頁112-117。
  147. 許倬雲:〈人、空間、時間──2──〉,載《人生雜誌》2004年第256期,頁112-116。
  148. 許倬雲:〈人、空間、時間──3──〉,載《人生雜誌》2005年第257期,頁112-116。
  149. 許倬雲:〈歷史散論:歷史的多種定義〉,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06期,頁36-38。
  150. 許倬雲:〈學史散論──古代的中原是怎樣形成的?〉,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07期,頁34-37。
  151. 許倬雲:〈中國概念與其經濟介面〉,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08期,頁38-40。
  152. 許倬雲:〈學史散論──古代中原的多種文化〉,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09期,頁30-32。
  153. 許倬雲:〈第二次世界戰爭──戰後六十年的回顧〉,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11期,頁48-52。
  154. 許倬雲:〈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史料意義舉隅〉,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12期,頁34-38。
  155. 許倬雲:〈《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開展與轉折》自序〉,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13期,頁34-36。
  156. 許倬雲:〈二十世紀中葉前臺灣百年的變化〉,載《歷史月刊》2005年第214期,頁38-40。
  157. 許倬雲:〈君權與相權〉,載《歷史月刊》2006年第218期,頁35-37。
  158. 許倬雲:〈不同形式的管理制度〉,載《現代營銷(學苑版)》2006年第7期,頁78-80。
  159. 許倬雲:〈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載《通識在線》2006年第6期,頁40-42。
  160. 許倬雲:〈中國現代學術科目的發展〉,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6年第52期,頁1-8。
  161. 許倬雲:〈劉邦與朱元璋:兩位開國董事長〉,載《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06年第1期,頁68-72。
  162. 許倬雲、王軍:〈細話漢唐文明、暢敘萬古江河──國學大師許倬雲與西安市委宣傳部長王軍的對話〉,載《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第2卷,頁126-133。
Books (written in English)

A. Books (author)

  1. Hsu, Cho-Yun. 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722-222 B.C..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Paperback Edi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中譯本見:許倬雲著,鄒水傑譯:《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2. Hsu, Cho-Yun. Han Agri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Agrarian Economy, 206 B.C.-A.D. 220.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0. 中譯本見許倬雲著,程農、張鳴譯:《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許倬雲著,王勇譯:《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3. Hsu, Cho-Yun. Bibliographic Notes on Studies of Early China. Hong Kong: Chinese Materials Center, 1989.   
  4. Hsu, Cho-yun. China: A New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B. Books (co-author)

  1. Butterfield, Herbert, Hsu, Cho-Yun & McNeill, William Hardy. Sir Herbert Butterfield, Cho Yun Hsu & William H. McNeill on Chinese & World Histor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1.
  2. Hsu, Cho-Yun & Katheryn M. Linduff. Western Chou Civiliz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Articles (written in English)
  1. Hsu, Cho-Yun. “The Trans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I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 Asia, 2nd Bienni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Taipei: Taiwan Provincial Museum, 1962), pp. 13-25.
  2. Hsu, Cho-Yun.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Society and the Central Political Power in Former Han: 206 B.C.-8 A.D.”. In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7, No. 4 (July, 1965), pp. 358-370.
  3. Hsu, Cho-Yun. “Some Working Notes on the Western Chou Government”. I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 36, No. 3 (1965), pp. 513-524.
  4. Hsu, Cho-Yun. Review: 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 A Study in the Structure of Sino-Barbarian Economic Relations by Yu Ying-Shih. I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28 (1968), pp. 242-245.
  5. Hsu, Cho-Yun. “Foreword”. In Rites and Propriety in Literature and Life: A Perspective for a Cultur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1), by Noah Edward Fehl, p. ix.
  6. Hsu, Cho-Yun. “Early China in World History.” In Noah E. Fehl(ed.), Sir Herbert Butterfield, Cho-yun Hsu, and William McNeil on Chinese and World Histor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1.
  7. Hsu, Cho-Yun. “I-La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I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Vol. 32 (1972), pp. 51-72.
  8. Hsu, Cho-Yun. “History of Chou and Ch’in”. In Encyclopedia Hebrewica, 1974 edition.
  9. Hsu, Cho-Yun. “The Trans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In The Making of China: Main Themes in Premodern Chinese Histor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5), edited by Chun-Shu Chang, pp. 62-71.
  10. Hsu, Cho-Yun. “The Concept of Predetermination and Fate in the Han Period”. In Early China, Vol. 1 (1975), pp. 51-56.
  11. Hsu, Cho-Yun. Review: The Cradle of the East: An Inquiry into the Indigenous Origins of Techniques and Ideas of Neolithic and Early Historic China, 5000-1000 B.C. by Ping-Ti Ho. In Geographical Review, Vol. 67, No. 1 (January, 1977), pp. 116-117.
  12. Hsu, Cho-Yun. Review: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by Kwang-Chich Chang. In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Vol. 9, No. 1 (Summer, 1978), pp. 200-201.
  13. Hsü, Cho-Yun.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and Marketing Agrarianism in the Han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Studies in Early Civilizatio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8), pp. 253-268.
  14. Hsu, Cho-Yun. “Early Chinese History: The State of the Field”. I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38, No. 3 (May, 1979), pp. 453-475.
  15. Hsu, Cho-Yun. Review: Individual and State in Ancient China: Essays on Four Chinese Philosophers by Vitaly A. Rubin; Steven I. Levine.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99, No. 3 (July, 1979), pp. 484-485.
  16. Hsu, Cho-Yun. “The Chinese Settlement of the I-Lan Plain”. In 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Taiwan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80), edited by Ronald G. Knapp, pp. 69-86.
  17. Hsu, Cho-Yun. “Obituary: Li Chi” (1896-1979). I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40, No. 1 (November, 1980), pp. 217-218.
  18. Hsu, Cho-Yun. “Introduction to the Section on Cultural Change”.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 1981), edited by James Hsiung.
  19. Hsu, Cho-Yun.  "Review: The Medieval Chinese Oligarchy by David G. Johnson".  I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87, No. 1 (February, 1982), pp. 235-236.
  20. Hsu, Cho-Yun. “The Ch’in-Han Intellecetuals”.  In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inological Conterence, 1982.
  21. Hsu, Cho-Yun. “Some Chinese Experience: A Bureaucratic Machinery”. In Asian Thought and Society, Vol. 6, No. 20 (1982).
  22. Hsu, Cho-Yun.  "Review: A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Volume I: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Sixth Century A. D. by Kung-Chuan Hsiao; F. W. Mote".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102, No. 2 (April, 1982), pp. 426-427.
  23. Hsu, Cho-Yun. “On the Background of Jaspersian Axial Ag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55, pt.1, 1984.
  24. Hsu, Cho-Yun.  "Review: Studies on the Ch’in Almanac of Chronomancy Discovered at Yun-Meng by Jao Tsung-I & Tseng Hsien-T’ung" .  I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44, No. 2 (February, 1985), pp. 374-375; Lun Rao Zong Yi 論饒宗頤 (Hong Kong: Joint Publishing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1995), edited by Zheng Wei Ming 鄭煒明, pp. 139-141.
  25. Hsu, Cho-Yun. “Development of Statehood: From Eastern Chou to Han”. I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 57, No. 1 (March, 1986), pp. 91-114.
  26. Hsu, Cho-Yun. “The Unfolding of Early Confucianism: The Evolution from Confucius to Hsun-Tzu”. In Confucianism: The Dynamics of Tradition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edited by Irene Eber, pp. 23-37.
  27. Hsu, Cho-Yun.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Emergence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nfucian System”. In The Origins and Diversity of Axial Age Civilization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edited by S. N. Eisenstadt, pp. 306-324.
  28. Hsu, Cho-Yun. “Historische Bedingungen fur die entstehung und Herauskristalliserung des Konfuzianischen System” in S. N.Eisenstadt (ed.) Kulturen des Achsenseit. Suhrkamp, 1987.
  29. Hsu, Cho-Yun. “Zhou Period”. In Encyclopedia of Asian History Volume 4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8),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pp. 302-307.
  30. Hsu, Cho-Yun. “The Inter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Fall of the Han Dynasty”. In The Collapse of Ancient States and Civilizations (Tucson: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8), edited by Norman Yoffee and George L. Cowgill, pp. 176-195.
  31. Hsu, Cho-Yun. "Review: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1: The Ch’in and Han Empires, 221 B. C.-A. D. 220 by Denis Twitchett & Michael Loewe". I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48, No. 2 (December, 1988), pp. 535-538.
  32. Hsu, Cho-Yun. “Chinese Mentalite as seen in Folk History”. In Revue Europeenne des Sciences Sociales, Vol. 27, No. 84 (1989), pp.121-139.
  33. Hseu, Cho-Yun. “Comparisons of Idealized Societies in Chinese History: Confucian and Taoist Models”. In Sages and Filial Sons: Mythology and Archaeology in Ancient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91), pp. 43-63.
  34. Hsu, Cho-Yun. “A Reflection on Chinese-ness.” Daedalus, Spring, 1991.
  35. Hsu, Cho-Yun. “Historical Setting for the Rise of Chiang Ching-Kuo”. In Chiang Ching-Kuo’s Leade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3), edited by Shao-Chuan Leng, pp. 1-30.
  36. Hsü, Cho-Yun. “Das Phänomen der Chinesischen Intellektuellen Konzeptionelle und Historische Aspekte”. In Chinesische Intellektuelle im 20. Jahrhundert: Zwischen Tradition and Moderne (Hamburg: Institut für Asienkunde, 1993), edited by Karl-Heinz Pohl, Gudrun Wacker & Liu Huiru, pp. 19-26.
  37. Hsu, Cho-Yun.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Misconceptions of Chinese History”, “Contrasts and Compairsons of the Chou Dynasty and the Ancient Greece” etc , Six articles included in Ainslie Embree and Carol Gulick(ed.)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38. Hsu, Cho-Yun. “Dynasties in China”. In Old World Civilizations: The Rise of Cities and States (San Francisco: Harper San Francisco, 1993), edited by Göran Burenhult, pp. 101-109.
  39. Hsu, Cho-Yun. “The Eastern Zhou”. In The History of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f Humankind, Vol. 3 (1993).
  40. Hsu, Cho-Yun. “Development of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Early China”.  In Leon Vandermeesh (ed.), La Societiete Civile face a l’Etat dans les traditions chinoise, japanaise, coreen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1994).
  41. Hsu, Cho-Yun. “Cultural and Lineage Roots of the Chinese Dual Identities”. In The CUHK Journal of Humanities 中大人文學報, Vol. 4 (1995), pp. 42-49.
  42. Hsu, Cho-Yun. “History of the Chou Period”. In Microsoft Encarta 96 Encyclopedia (Redmond, Washington: Microsoft, 1996).
  43. Hsu, Cho-Yun. “History of the Ch’in Period”. In Microsoft Encarta 96 Encyclopedia (Redmond, Washington: Microsoft, 1996).
  44. Hsu, Cho-Yun.  "Review: Divination, Mythology and Monarchy in Han China by Michael Loewe".  I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1, No. 2 (April, 1996), pp. 539-540.
  45. Hsu, Cho-Yun. “Uncertainy in China”. In Incertaine Planete (Geneva: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de Geneva, 1996).
  46. Hsu, Cho-Yun.  "Review: In the Shadow of the Han: Literati Thought and Socie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by Charles Holcombe". I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1, No. 5 (December, 1996), p. 1596.
  47. Hsu, Cho-Yun. “Asian Influences on the West”. In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E. Sharpe, 1997),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pp. 22-30.
  48. Hsu, Cho-Yun.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In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E. Sharpe, 1997),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pp. 251-256.
  49. Hsu, Cho-Yun. “Some Contrasts and Comparisons of Zhou China and Ancient Greece”. In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E. Sharpe, 1997),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pp. 257-264.
  50. Hsu, Cho-Yun. “Empire in East Asia”. In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E. Sharpe, 1997),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pp. 280-284.
  51. Hsu, Cho-Yun. “Some Misconceptions About Chinese History”. In Asia in Western and World History: A Guide for Teaching (Armonk: M.E. Sharpe, 1997), edited by Ainslie T. Embree and Carol Gluck, pp. 718-722.
  52. Hsu, Cho-Yun. “Han Agriculture” in History of Science(Rome: Encylopedia Italiana; to be published in 1998).
  53. Hsu, Cho-Yu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From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to 221 B.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edited by Michael Loewe & Edward L. Shaughnessy, pp. 545-586.
  54. Hsu, Cho-Yun.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 Climate”. In The Way the Wind Blows: Climate, History, and Human A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edited by Roderick J. McIntosh, Joseph A. Tainter & Susan Keech McIntosh, pp. 209-222.
  55. Hsu, Cho-Yun. “Chinese Encounters with Other Civilizations”. In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Vol. 16, No. 3 (September, 2001), pp. 438-454.
  56. Hsu, Cho-Yun. “Rethinking the Axial Age - The Case of Chinese Culture”. In Axial Civilizations and World History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5), edited by Johann P. Arnason, S. N. Eisenstadt, & Björn Wittrock, pp. 451-468.
  57. Hsu, Choyun, “Leadership in Confucianism”. In Conversations on Leadership (Singapore: John Wiley and Son, 2009), edited by Lan LIU. Chapter ONE.

Education:
Ph.D.,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62)

Current Positions:
Correspondenc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cia (2012.8- )
Emeritu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98- )

Previous Positions: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1956-1962),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1962-1967), Research Fellow
      (1967-1971), Correspondence Research Fellow (1981.6-1997.8), Adjunct Research Fellow (1997.9-2012.7),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ai Sinca
Associate Professor (1962-1964), Professor and Chairman (1964-197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ofessor, University Professor (1970-1998), Univeristy of Pittsburgh
Wai Lun Professor (1992-1998), Honorary Professor of China Studies (1998-2001),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hn Burn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6)
Semen Professor, Duke University (1999)
Pao Yue Kong Professo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Yu Chichung Professor, Nanjing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Jilin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010- )
Honorary Chair Professor, Dongnan University

Tang Prize in Sinology (2024)
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Taiwan (1980)
Honorary Member, Phi Beto Kappa
The Qian Mu Lectureship (New Asia Colleg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Fu Ssu-nien Lectureship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Kuo Ting Li Lectureship (Central University)
Yu Yingshih Lectureship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orary Doctorate, Humanitie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orary Doctorate, Literatur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AS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for Asian Studies
Honorary Doctor of Letter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H. G. Creel Lectureship (University of Chicago)
Nanqiang Lectureship (Xiamen University)
Daxia Lectureship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hua Lectureship (Peking University)
Cheunggong Lectureship (Cheungg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inological Lectureship (University of Geneva, Switzerland)
Sinological Lectureship (Charles University, Czech)

⟸ Bac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