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menu
English

Retired ⁄ Resigned Research Fellows

陳鴻森

Hung-sen Chen

Research Fellow

Education

B.A.,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reas of Research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s,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Philology

Books
  1. 《乾嘉群賢遺文輯存初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4)。
  2. 《漢唐經學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7,2018.5再版,2021新版)。
  3. 《王鳴盛年譜》(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
  4. 《清代學術史考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8.2)。
  5. 《清代學術史叢考》上下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9)。
Journal Articles
  1. 〈孟子「百畝之糞」論語「五穀不分」會解〉,《書目季刊》15.3 (1981):49-62。
  2. 〈論語子罕章訓解檢討〉,《幼獅學誌》17.1 (1982):35-77。
  3. 〈漢武始立樂府說研議〉,《幼獅學誌》18.1 (1984):143-161。
  4. 〈子夏易傳考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2 (1985):359-404。
  5. 〈盧文弨鍾山札記後案〉,《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8.2 (1985):65-86。
  6. 〈列子識小錄〉,《大陸雜誌》72.6 (1986):9-21。
  7. 〈盧文弨鍾山札記後案(續錄)〉,《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2 (1986):41-61。
  8. 〈陳鱣簡莊遺文輯存〉,《大陸雜誌》76.3 (1988):11-20。
  9. 〈楊守敬群書題跋拾遺〉,《大陸雜誌》76.6 (1988):3-13。
  10. 〈十一經問對考正〉,《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1.1 (1988):11-38。
  11. 〈錢大昕養新餘錄考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4 (1988):913-926。
  12. 〈爾雅漢注補正〉,《漢學研究》7.1 (1989):17-60。
  13. 〈段玉裁年譜訂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0.3 (1989):603-650。
  14. 〈禹貢注疏校議〉,《大陸雜誌》79.5 (1989):19-36;79.6 (1989):6-20。
  15. 〈韓詩遺說補誼〉,《大陸雜誌》85.4 (1992):1-19。
  16. 〈清儒陳鱣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1 (1993):149-224。
  17. 〈清代學術史叢考〉,《大陸雜誌》87.3 (1993):4-15。
  18. 〈國語三君注輯存摭遺〉,《大陸雜誌》88.5 (1994):4-18;88.6 (1994):10-18。
  19. 〈魏晉南北朝經學史小識〉,東海大學《東海學報》35 (1994):1-20。
  20. 〈劉氏論語正義成書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3 (1994):477-508。
  21. 〈北朝經學的二三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4 (1995):1075-1101。
  22.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辨證(一)〉,《大陸雜誌》95.6 (1997):1-25。
  23.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孝經類辨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2 (1998):295-330。
  24. 〈隋志所載劉先生尚書義作者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4 (1998):827-839。
  25. 〈郝氏爾雅義疏商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 (1999):203-238。
  26. 〈錢大昕潛研堂遺文輯存〉,收入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6(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189-266。
  27. 〈王鳴盛西莊遺文輯存〉,《大陸雜誌》99.5 (1999):35-40;99.6 (1999):31-48;100.1 (2000):10-18。
  28. 〈《經義考》孝經類別錄〉,《書目季刊》34.1 (2000):1-31;34.2 (2000):1-27。
  29. 〈臺灣精神的回歸:笠詩社在臺灣戰後詩史的位置〉,《書目季刊》34.2 (2000):99-109。又載《文學臺灣》36 (2000):217-236。
  30. 〈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大陸雜誌》103.1 (2001):44-47;103.2 (2001):38-48;103.3 (2001):26-48;103.4 (2001):1-10;103.5 (2001):14-22;103.6 (2001):3-7。
  31.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辨證(二)〉,國立臺灣大學《臺大文史哲學報》55 (2001):375-424。
  32. 〈陳鱣簡莊遺文續輯〉,《書目季刊》35.4 (2002):41-57。
  33. 〈「記洞過水」非段玉裁所作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4 (2002):735-750。
  34.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唐宋官修注疏之一側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1 (2003):35-64。
  35. 〈錢大昕、王鳴盛、阮元三家遺文續輯〉,收入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11(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285-315。
  36. 〈錢大昕潛研堂遺詩拾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古今論衡》10 (2003):39-48。
  37. 〈翁方綱年譜補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 (2004):287-348。
  38. 〈臧庸《拜經堂文集》校勘記〉,國立中山大學《文與哲》5 (2004):1-34。
  39. 〈阮元與王引之書九通考釋〉,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46-266。
  40. 〈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3 (2005):427-466。
  41. 〈皮錫瑞《經學歷史》周注補正〉,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9-50。
  42. 〈《漢學師承記箋釋》序〉,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4 (2005):123-133。
  43. 〈臧庸拜經堂遺文輯存〉,《書目季刊》40.2 (2006):17-27。
  44. 〈《經傳釋詞》作者疑義〉,《中華文史論叢》84 (2006):29-74。
  45. 〈陳鱣事蹟辨正〉,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24-333。
  46. 〈阮元揅經室遺文再續輯〉,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72-280。
  47. 〈臧庸年譜〉,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2(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247-315。
  48. 〈《清史列傳‧儒林傳》考證〉,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52-566。
  49. 〈清代學者疑年考——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訂訛〉,《中華文史論叢》88 (2007):155-199。
  50. 〈錢大昕、王鳴盛、阮元三家遺文拾補〉,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4 (2007):155-185。
  51. 〈阮元《經籍籑詁》纂修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7-264。
  52. 〈《漢學師承記》駢枝〉,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183-215。
  53. 〈丁杰遺文小集〉,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4(2008):195-226。
  54. 〈《經義考》札迻〉,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5(2008):101-124。
  55. 〈江聲遺文小集〉,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4(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28。
  56. 〈阮元揅經室遺文續補〉,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6 (2009):93-114。
  57. 〈丁杰行實輯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74-307。
  58. 〈洪頤煊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4 (2009):691-771。
  59. 〈錢坫遺文小集〉,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2(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253-275。
  60. 〈《清儒學案》別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22-341。
  61. 〈王鳴盛西莊遺文續補〉,《書目季刊》43.4 (2010):17-46。
  62. 〈《清史列傳‧文苑傳》識誤〉,成功大學《成大中文學報》28 (2010):195-208。
  63. 〈洪頤煊筠軒遺文輯存〉,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8 (2010):85-98。
  64. 〈《清史稿‧儒林傳》舉正〉,北京大學《國學研究》25 (2010):227-255。
  65. 〈梁沈旋《爾雅集注》考證〉,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6(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93-118。
  66. 〈《孝經》孔傳與王肅注考證〉,《文史》2010.4 (2010):5-32。
  67. 〈錢大昕潛研堂遺文續補〉,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3(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167-187。
  68. 陳鴻森、潘妍艷合撰,〈王鳴盛西莊遺文拾遺〉,《書目季刊》45.1 (2011):113-138。
  69. 陳鴻森、潘妍艷合撰,〈錢坫事跡考證〉,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4(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53-59。
  70. 〈王鳴盛年譜(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2.4 (2011):679-754。
  71. 〈《子夏易傳》臧庸輯本評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2011(總10,濟南:泰山出版社,2011):262-271。
  72. 〈孫星衍遺文拾補〉,《書目季刊》45.3 (2011):69-100。
  73. 〈錢坫年譜〉,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9(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09-166。
  74. 〈《清史列傳‧儒林傳》續考〉,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1(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73-85。
  75. 〈王鳴盛年譜(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3.1 (2012):121-184。
  76. 陳鴻森、潘妍艷合撰,〈阮元揅經室遺文拾遺〉,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9/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456-482。
  77. 〈余蕭客編年事輯〉,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0(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65-95。
  78. 〈孫星衍遺文續補〉,上海師範大學《古典學》1(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476-497。
  79. 陳鴻森、潘妍艷合撰,〈周春遺文小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 (2012):127-184。
  80. 〈陳鱣簡莊詩文鈔拾補〉,《書目季刊》46.4 (2013):77-109。
  81. 〈孟子「百畝之糞」、「糞其田而不足」解〉,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59-66。
  82. 〈孫星衍遺文再續補〉,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5(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251-273。
  83. 〈錢大昕陳鱣詩稿二種辨偽〉,《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3 (2013):217-237。
  84. 〈清代海寧學術豐碑——陳鱣其人其學述要〉,收入劉夢溪主編,《中國文化》38(北京:中國文化雜誌社,2013.11):頁137-148。
  85. 〈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賸稿〉,《書目季刊》47.3 (2013):75-94。
  86. 〈孫廣海君「阮元遺文補」書後〉,《書目季刊》47.3 (2013):123-132。
  87. 〈洪亮吉北江遺文輯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3.4 (2013):201-250。
  88. 〈王鳴盛西莊遺文輯存賸稿〉,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1:1-13。
  89. 〈易學識小錄〉,收入張善文主編,《中國易學》2(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4):88-102。
  90. 〈錢大昕潛研堂詩文拾遺〉,收入上海交通大學經學文獻研究中心編,《經學文獻研究集刊》1 (2014.6):283-300。
  91. 〈漢長孫氏孝經有閨門章說辨惑〉,復旦大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2014.7):103-107。
  92. 〈馬瑞辰樹萱堂詩文輯存〉,南昌大學國學院《正學》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9):322-349。
  93. 〈武億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5.3 (2014.9):477-574。
  94. 〈翁方綱《孝經附記》序說〉,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5 (2015.3):1-34。
  95. 〈翁方綱復初齋遺文輯存〉,上海交通大學《經學文獻研究集刊》13 (2015.4):227-265。
  96. 〈段玉裁《說文注》成書的另一側面——段氏學術的光與影〉,《中國文化》41 (2015.5):175-192。
  97. 陳鴻森、潘妍艷合撰,〈周春遺文續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2 (2015.6):167-184。
  98. 〈馬宗璉行年考〉,復旦大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2015.9):71-84。
  99. 〈臧庸拜經堂遺文補〉,南昌大學國學院《正學》3 (2015.9):117-139。
  100. 〈翁方綱致黃易手札冊考證〉,南昌大學國學院《正學》3 (2015.9):282-295。
  101. 〈清代中州樸學第一名宿——武億學術述要〉,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7 (2015.12):47-72。
  102. 〈翁方綱復初齋遺札輯存〉,上海交通大學《經學文獻研究集刊》15 (2016.6):168-195。
  103. 〈汪師韓生卒年小考〉,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9 (2016.10):195-198。
  104. 〈《文獻家通考》舉正〉,南昌大學國學院《正學》4 (2016.12):158-195。
  105. 〈朱文藻碧谿草堂遺文輯存〉,南昌大學國學院《正學》4 (2016.12):357-400。
  106. 〈朱文藻年譜〉,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19下 (2017.6):155-241。
  107. 〈被遮蔽的學者――朱文藻其人其學述要〉,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16 (2017.7):1-31。
  108. 〈陳鱣年譜新編(上)〉,《中國經學》22 (2018.6),頁71-132。
  109. 〈《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4 (2018.12),頁605-630。
  110. 〈翁方綱復初齋佚札考證〉,《古典文獻研究》21下 (2018.12),頁125-156。
  111. 〈陳鱣年譜新編(下)〉,《中國經學》24 (2019.8),頁1-78。
  112. 〈江藩《漢學師承記》纂著史實索隱〉,《文史》2019年第3輯 (2019.8),頁147-178。
  113.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訂補(上)〉,《中國典籍與文化》2019年第4期 (2019.10),頁128-144。
  114. 〈阮元揅經室遺文脞錄〉,《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1 (2019.10),頁166-179。
  115. 〈「高宗諒陰」考〉,日本京都大學《東方學報》94 (2019.12),頁584-614。
  116.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訂補(下)〉,《中國典籍與文化》2020年第1期 (2020.1),頁143-159。
  117. 〈管庭芬渟溪遺文輯存〉,《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3 (2020.10),頁1-33。(本文與潘妍艷合著) 
  118. “Some Minor Insights from Reading the Anhui University Warring States Bamboo Slips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Bamboo and Silk 4.1 (Jan. 2021): 170-186.
  119. 〈讀安大簡《詩經》小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經學專輯》(2021.8),頁13-20。
  120. 〈陳立編年事輯〉,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第29輯 (2021.12),頁38-87。
  121. 〈宋繼郊《武虛谷年譜》序說〉,《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5輯 (2021.12),頁166-190。
  122. 〈劉氏《論語正義》纂著史實考證――以新見劉寶楠父子書札為討論中心〉,《文史》2021年第4輯(2021),頁183-208。
  123. 〈《文獻家通考》續訂〉,《中國典籍與文化》2022年第2期 (2022.4),頁145-156。
  124. 〈嚴可均《爾雅一切注音》跋〉,《中國經學》第30輯 (2022.8),頁85-106。
  125. 〈小莽蒼蒼齋藏劉寶楠書札考證――劉氏仕宦生涯之一側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2卷第3期(2022.9),頁109-126。
  126. 〈劉文淇與姚吉甫書札考證――兼記梅植之卒後諸友醵金卹孤遺事〉,《書目季刊》57卷第2期(2023.9),頁55-71。
  127. 〈《清人詩集敘錄》舉正〉,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第26輯下卷(2023.12),頁199-223。
  128. 〈劉寶楠年譜(上)〉,南昌大學《正學》第9輯(2023.12),頁85-154。
Book Chapters
  1. 〈敦煌《占雲氣書》殘卷影本校記〉,收入陳槃著,《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頁722-733。
  2. 〈劉氏論語正義參正〉,《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3),頁505-534。
  3. 〈孝經學史叢考〉,《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頁53-72。
  4. 〈乾嘉學術小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頁257-290。
  5. 〈錢大昕年譜別記〉,收入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頁865-987。
  6. 〈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增訂本〕,收入楊晉龍主編,《清代揚州學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頁653-777。
  7. 〈考據的虛與實〉,北京清華大學《清華歷史講堂續篇》(北京:三聯書店,2008),頁118-133。
  8. 〈《清史稿‧儒林傳》檢討〉,收入傅傑編,《望道講座演講錄——復旦大學中文學科發展八十五周年紀念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頁215-226。
  9. 〈《清史列傳》汪憲、朱文藻傳訂誤〉,《中國古籍文化研究――稻畑耕一郎教授退休紀念論集》(東方書店,日本:東京,2018.3),上卷,頁87-99。
Book Editor
  1. 陳鴻森編,《詩經學論叢》(臺北:崧高書社,1985)。
  2. 陳鴻森編,《司馬遷與史記新探》(臺北:崧高書社,1985)。
  3. 陳鴻森、吳政上編,《笠詩刊三十年總目:1964-1994》(高雄:春暉出版社,1995)。
  4. 陳鴻森編,《笠詩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
Other Writings
  1. 詩集《期嚮》(臺北:笠詩社,1970)。
  2. 詩集《雕塑家的兒子》(臺北:笠詩社,1976)。
  3. 詩集《陳鴻森詩存》(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4. 詩集《臺灣詩人選集——陳鴻森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0)。
  5. 〈陳鴻森詩選〉,收入李魁賢等編,《笠詩選‧混聲合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2),頁689-710。
  6. 《臺灣詩人影音保存計畫——陳鴻森卷》(DVD。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製作,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2004)。
  7. 〈陳鴻森詩選〉,收入李敏勇編,《複眼的思想:戰後世代8人詩選》(臺北:前衛出版社,2005),頁163-188。
  8. 〈詩人陳鴻森〉,中華電視公司「詩人部落格」節目(2005.12.27)。
  9. 〈師門識略——槃庵先生側記〉,《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下冊,頁457-460。修訂本刊於《書目季刊》32.4 (1999):5-6。
  10. 〈陳槃先生學術譔著要目〉,《書目季刊》32.4 (1999):9-22。
  11. 《澗莊師友餘珍》,陳鴻森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紀念室藏。
  12. 〈經與中國文化〉,《藝衡》6(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60-63。
Translation
  1. 陳鴻森譯,吉川幸次郎著,〈論班固的「詠史詩」〉,《中外文學》13.6 (1984):146-155。
  2. 陳鴻森譯,中村璋八著,〈漢碑裏的緯書說〉,《孔孟月刊》23.6 (1985):28-33。
  3. 陳鴻森譯,興膳宏著,〈《文心雕龍》與《詩品》文學觀之對立〉,《幼獅學誌》18.4 (1985):70-82。
  4. 陳鴻森譯,興膳宏著,〈摯虞《文章流別志論》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6 (1986):39-44。
  5. 陳鴻森譯,森野繁夫著,〈嚴可均《全晉宋文》補遺〉,《書目季刊》36.3 (2002):71-87。

Education:
B.A.,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76)

Current Position:
2018.2.1- , Adjunc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Previous Positions:
2000.6-2018.1.31,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1.7-2000.6,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5.8-1991.7,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2.4-1985.7, Research Assistant,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5.10-2009.10, Director, Fu Ssu-nien Library,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7.8-2009.7; 2016.8-2018.9, Advisor, Council of Academic Reviewal & Evalu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7.7-2009.12, Member, Review Committee for National Treasure and Significant Antiquity (Antiquities Branch),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Executive Yuan
2007.22018.1, Jointly Appoint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2005.8-2016.7, Jointly Appoint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2003.8-2005.7, Jointly Appointed Professor,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6.8-2011.7, Adjunc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Confucian Classics,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1992.8-1995.7,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Tunghai University
2012.3-8, Visiting Professo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the Humanities and Relig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10-11, Visit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Tsinghua University
2007.9-10, Visting Scholar,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Humanities, Kyoto University

2003,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Award of Excellence
1985, First Prize, Wu Cho Liu New Poetry Award
 

⟸ Bac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