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menu
English

Corresponding and Adjunct Research Fellows

張廣達

Guangda Zhang

Corresponding Research Fellow

Education

B.A., Peking University

Areas of Research

Histor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 Five Dynasties Period,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Medieval Period

Books
  1. 《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5。
  2. 《大唐西域記今譯》(合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再版,2008.3。
  3.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天涯若比鄰----中外文化交流史略》,香港中華書局,1988.9。
  4.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于闐史叢考》,上海書店,1993.12;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9。
  5. 《西域史地叢考初編》(中華學術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
  6. 《文書、典籍與西域史地》,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7. 《文本、圖像與文化流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8. 《史家、史學與現代學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9. (翻譯)巴托爾德(V. V. Barthold),《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與張錫彤合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6。
  10. 張廣達、陳佳榮、錢江合著,《歷代中外行紀》,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11. (co-eds.)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 III, The crossroads of civilizations: A.D.250-750 (Paris: UNESCO Publishing, 1996).
Journal Articles
  1. 〈沙俄侵藏考略〉,《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8:1,頁21-50。
  2. 〈關於馬合木·喀什噶裏的《突厥語詞彙》與見於此書的圓形地圖(上)〉,《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9:2,頁29-42及封三附圖。
  3. 〈從“普裏桑乾”橋談起〉,《人民日報》1978年9月4日第6版。
  4. 〈碎葉城今地考〉,《北京大學學報》1979:5,頁70-82。
  5. 〈臺灣省近年的宋史研究情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0,頁9-11。
  6. 〈歐美近年研究宋史簡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0,頁12-16。
  7. 〈福赫伯主持的“金史計劃”進展情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0,頁32。
  8. 〈關於元人傳記資料索引的編纂情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1,頁33-34。
  9. 〈國外近年對敦煌寫本的編目工作〉,《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2,頁12-19。
  10. 〈一部值得注意的新編蒙古學書目〉,《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12,頁33。
  11. 張廣達、陳佳榮合著,〈從世界近代史看反封建注意鬥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探討》試刊1,1980,頁56-64。
  12. 張廣達、耿世民合著,〈唆裏迷考〉,《歷史研究》1980:2,頁147-159。
  13. 張廣達、張錫彤合著,〈試論俄國東方學家瓦·弗·巴托爾德對蒙古史的研究及其《突厥斯坦》一書〉,《民族研究通訊》1981:2,頁1-12。
  14. 〈吐蕃飛鳥使與吐蕃驛傳制度----兼論敦煌行人部落〉,北京大學中國中古史中心編,《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中華書局,1982,頁167-178。
  15.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關於唐末宋初于闐國的國號年號及其王家世系問題〉,《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北京,1982,頁179-209。
  16. 〈研究中亞史地的入門書和參考書(上)〉,《新疆大學學報》1983:3,頁76-88。
  17. 〈研究中亞史地的入門書和參考書(下)〉,《新疆大學學報》1983:4,頁78-86。
  18.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和田敦煌發現的中古于闐史料概述〉,《新疆社會科學》1983:4,頁78-88。
  19. 〈出土文獻與穆斯林地理著作對於研究中亞歷史地理的意義(上)〉,《新疆大學學報》1984:1,頁57-64。
  20. 〈出土文獻與穆斯林地理著作對於研究中亞歷史地理的意義(下)〉,《新疆大學學報》1984:2,頁55-63。
  21. 〈近年西方學者對中國中世紀世家大族的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84:12,頁29-31。
  22. 〈論隋唐時期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的幾個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85:4,頁1-13。
  23.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北京大學學報》1986:2,頁71-82。
  24. 〈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北京社會科學》1986:2。
  25. 〈唐代的中外文化彙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衝突〉,《中國社會科學》1986:3,頁37-51。
  26.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于闐佛寺志〉,《世界宗教研究》1986:3,頁140-149。
  27.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略論西方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變化(上)〉,《文史知識》1987:1,頁65-72。
  28.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略論西方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變化(中)〉,《文史知識》1987:2,頁109-113。
  29. 〈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略論西方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變化(下)〉,《文史知識》1987:3,頁84-90。
  30.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唐大曆三年三月典成銑牒》跋,《新疆社會科學》1988:1,頁60-69。
  31.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關於和田出土于闐文獻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東洋學報》69:1.2,1988,頁59-62。
  32. 〈唐滅高昌國後西州的形勢〉,《東洋文化》68,1988,頁69-107。
  33. 〈唐代的吏〉,《北京大學學報》1989:2,頁1-10。
  34.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有關西州回鶻的一篇敦煌漢文文獻〉, 《北京大學學報》1989:2,頁24-36。
  35.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上古于闐的塞種居民〉,《西北民族研究》1989:1,頁172-183。
  36.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劉郁《西使記》不明地理考〉,《中亞學刊》3,1990,頁199-213。
  37. 〈蘇聯出版地幾部民族史著作〉,《漢學研究通訊》10:1,1991,頁22-25。
  38. 〈美國討論施堅雅的區域系統觀的幾篇評論〉,《漢學研究通訊》10:1,1991,頁25-29。
  39. 〈學人專介——魏特夫與艾伯哈教授〉,《漢學研究通訊》10:1,1991,頁30-33。
  40. 〈歐美漢學論著選介〉,《漢學研究通訊》10:2,1991,頁102-108。
  41. 〈歐美漢學論著選介〉,《漢學研究通訊》10:3,1991,頁182-188。
  42. 〈歐美漢學論著評介及提要〉,《漢學研究通訊》10:4,1991,頁302-315。
  43. 〈歐美漢學論著評介及提要,《漢學研究通訊》11:3,1992,頁206-208。
  44. 〈唐代祆教圖像再考〉,《唐研究》3,1997,頁1-17。
  45.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八世紀下半與九世紀初的于闐〉,《唐研究》3,1997,頁339-361。
  46. 〈評介《古代和中世紀早期的西域》〉,《敦煌吐魯番研究》3,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頁339-370。
  47. 〈吐魯番出土漢語文書所見伊朗語地區宗教的蹤迹〉,《敦煌吐魯番研究》4,1999,頁7-11。
  48.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十世紀于闐國的天壽年號及其相關問題〉,《歐亞學刊》1,北京中華書局,1999,頁181-192。
  49. 〈悼克裏姆凱特教授〉,《敦煌吐魯番研究》5,2001,頁287-293。
  50. 《二十世紀唐研究》序,胡戟等編《二十世紀唐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頁1-10。
  51. 〈唐代的豹獵——文化傳播的一個實例,《唐研究》7,2001,頁177-204+圖版2-6。
  52. 〈再讀晚唐蘇諒妻馬氏雙語墓誌〉,《國學研究》10,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頁1-22。
  53. 〈王國維(1877-1927)在清末民初中國學術轉型中的貢獻〉,《人文中國學報》第12冊,香港:香港浸會大學,2006.9,頁99-150。
  54. 〈論沙畹:首位全才的漢學家〉(À Propos d’ Édouard Chavannes : Le Premier Sinologue Complet),法國《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Comptes Rendus》(《金石銘文與文藝學院評論》),2014年第二期(4-6月號),頁995-1001。
  55. 張廣達、陳慶浩,〈吳其昱先生生平及其學術貢獻〉,《敦煌學》29,2012.3,頁247-251。
  56. 〈社會科學前沿課題論壇--專業知識的精研與人文精神的淬礪〉,《社會科學論叢》12.1,2018,頁a5-a13。
  57. 張廣達、蔡長廷、許正弘,〈唐宋變革時期中原王朝與內陸亞洲主要族群政權的互動〉,《東吳歷史學報》42,2022.12,頁1-21。
  58. 張廣達、許正弘,〈唐宋時期中原王朝與內陸主要族群政權的互動-從族群互動角度對唐宋變革時期歷史演變與延續流程的初步探討〉,《東吳歷史學報》42,2022.12,頁23-26。
Book Chapters
  1. 〈沙俄侵藏考略〉,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中國近代史論文集》下,中華書局,1979,頁955-1001。
  2. 〈唐代禪宗的傳入吐蕃及其有關的敦煌文書〉,《學林漫錄》3,中華書局,1981,頁36-58。
  3. 張廣達、張錫彤合著,〈試論俄國東方學家瓦·弗·巴托爾德對蒙古史的研究及其《突厥斯坦》一書〉,收入元史研究會編《元史論叢》1,中華書局,1982,頁200-213。
  4. 張廣達、黃振華合著,〈蘇聯的烏孫考古情況簡述〉,王明哲、王炳華編,《烏孫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頁185-200。
  5.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中亞歷史研究書目介紹(之一)〉,《中亞研究資料》1984:3,頁70-73。
  6.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中亞歷史研究書目介紹(之二)〉,《中亞研究資料》1984:4,頁76-81。
  7.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中亞歷史研究書目介紹(之三)〉,《中亞研究資料》1985:1,頁64-68。
  8. 〈古代歐亞的內陸交通----兼論山脈、沙漠、綠洲對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中國史學會編,《第十六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中國學者論文集》,中華書局,1985,頁253-270。
  9. 〈鎮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元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頁157-158。
  10. 〈比較和對照----西方學者研究中國的常用方法〉,《文史知識》1985:10,頁86-92。
  11. 〈中國史〉,國家教育委員會高教一司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現狀和發展----高校“七五”科研規劃諮詢報告》,北京大學出 版社,1985,頁319-330。
  12. 〈突厥〉,《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13. 張廣達、王小甫、陳俊謀合著,〈阿夫拉西阿卜城〉、〈阿克別希姆城址〉、〈阿伊爾塔姆城址〉、〈阿伊哈努姆城址〉、〈安諾文化〉、〈巴拉雷克城堡遺址〉、〈巴裏黑城址〉、〈巴米揚佛教遺迹〉、〈貝格拉姆城址〉、〈伯希和〉、〈布哈拉古城〉、〈豐杜基斯坦佛寺遺址〉、〈哈達佛寺遺址〉、〈哈爾恰揚城址〉、〈克爾捷米納爾文化〉、〈勒科克〉、〈木鹿城址〉、〈納馬茲加IV-VI期文化〉、〈尼薩城址〉、〈片治肯特城址〉、〈紹托爾佛寺遺址〉、〈紹托拉克佛寺遺址〉、〈斯坦因〉、〈斯文赫定〉、〈蘇爾赫科塔爾遺址〉、〈鐵爾梅茲城址〉、〈托普拉克卡拉城址〉、〈瓦拉赫沙城址〉、〈烏滸水窖藏、哲通文化〉、〈中亞古代和中世紀錢幣〉、〈中亞土塚墓群〉、〈中亞中石器時代文化〉、〈中亞中世紀早期粟特壁畫〉、〈穆格山城堡遺址〉,《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14. 〈貴霜〉,《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秦漢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15. 〈回鶻、黑汗王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宋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16.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敦煌瑞像記、瑞像圖及其反映的于闐〉,《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3,北京,1986,頁69-147, 圖20-34。
  17. 〈海舶來天方,絲路通大食----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歷史聯繫的回顧〉,周一良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頁743-802。
  18. 〈向達先生文史研究的貢獻〉,《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85)》,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頁470-482。
  19.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勃律〉、〈裴矩〉、〈王玄策〉、〈阿史那社爾〉、〈大食〉、〈拂菻國〉、〈李洵〉、〈蓮華生〉、〈裴行儉〉、〈棄松德贊〉、〈契苾何力〉、〈薩珊朝波斯〉、〈粟特〉、〈隋唐西域〉、〈吐火羅〉、〈義淨〉、〈昭武九姓〉,《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隋唐五代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20. 張廣達、榮新江合著,〈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敦煌于闐語寫卷目錄初稿〉,《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4,北京,1987,頁90-127。
  21. 張廣達、榮新江,〈敦煌文書P.3510于闐文《從德太子發願文》(擬)及其年代〉,《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文史遺書編上,蘭州,1987,頁163-175。
  22. 〈碎葉城今地考〉,收入《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選》2,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頁319-341。
  23. 張廣達、榮新江,〈關於敦煌出土于闐文獻的年代及其相關問題〉,《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 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頁284-306。
  24. 張廣達、王小甫合著,〈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華文化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
  25. 〈十一世紀的圓形地圖〉,《中國古代地圖集·戰國—元》,文物出版社,1990。
  26. 〈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地區的般次和使次〉,《季羨林教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頁969-974。
  27.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道裏邦國志》中譯本序言〉,宋峴譯《道裏邦國志》,中華書局,1991。
  28. 〈《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序〉,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頁4-7。
  29. 〈蒙元時期大汗的斡耳朵〉,張寄謙編《素馨集----紀念邵循正先生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頁16-35。
  30. 〈九世紀吐蕃的《敕頒翻譯名義集三種》〉,《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紀念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頁146-165。
  31. 〈祆教對唐代中國之影響三例〉,《法國漢學》1,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頁143-154。
  32. 〈“歎佛”與“歎齋”——關於敦煌文書中的《齋琬文》的幾個問題〉,《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頁60-73。
  33. 〈師恩難忘----緬懷鄧師恭三先生〉,《仰止集──鄧廣銘先生紀念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頁200-207.
  34. 〈我和隋唐、中亞史研究〉,《學林春秋三編》上,朝華出版社,1999。
  35. 〈關於唐史研究趨向的幾點淺見〉,劉東編,《中國學術》2001:4,頁279-297。
  36. 〈中華書局與法國漢學/La Zhonghua shuju et la sinology francaise〉,《中華書局與法國漢學》/La Zhonghua shuju et la sinology francaise,北京中華書局,2002,頁13-26。
  37. 〈從「安史之亂」到「禪淵之盟」──唐宋變革之際的中原和北方〉,《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8.7,頁1-20。
  38. 〈陶模、陶保廉父子在新疆〉,收入藍美華主編,《漢人在邊疆》,臺北:政大出版社,2014,頁177-212。
  39. 〈從隋唐到宋元時期的胡漢互動兼及名分問題〉,收入許倬雲、張廣達主編,《唐宋時期的名分秩序》,臺北:政大出版社,2015,頁139-196。
  40. 〈緒論〉,收入藍美華主編,《邊民在內地》,臺北:政大出版社,2018。
Books or Articles (written in French)

Books (including Book Chapters)

  1. Zhang, Guang-Da. Les noms du royaume de Khotan, les noms d'ere et la lignee royale de la fin des Tang au debut des Song (with Rong Xinjiang), Contributions aux etudes de Touen-houang III, ed. by M.Soymie, Paris 1984, 23-46+ pls.I-IV.
  2. Zhang, Guang-Da. La chine et les civilisations de l’Asie centrale du VIIe au Xie siècle, Collège de France 1994.
  3. Zhang, Guang-Da. Les pieces officielles dans les manuscrits de Dunhuang et Turfan. Genre et structure: quelques clefs de lecture, De Dunhuang au Japon. Etudes chinoises et bouddhiques offertes a Michel Soymie, textes reunis par J.-P.Drege, Geneve 1996, 179-201.
  4. Zhang, Guang-Da. “Une representation iconographique de la Daena et de la Daeva? Quelques pistes de reflexion sur les religions venues d’Asie centrale en Chine”, La Serinde, terre d’echanges (XIVes Rencontres de l’Ecole du Louvre), Paris 2000, 191-202.
  5. Zhang, Guang-Da. “L’irrigation dans la region de Koutcha”, Les manuscripts chinois de Doutcha. Fonds Pelliot de la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 E. Trombert avec la collaboration de Ikeda On et Zhang Guangda, Paris 2000, 143-150.

 

Journal Articles

  1. Zhang, Guang-Da. Notes a propos d'un manuscrit chinois decouvert a Cira de Khotan (with Rong Xinjiang), Cahiers d'Extreme-Asie, No.3, 1987, 77-92.
  2. Zhang, Guang-Da. Trois exemples d’influences mazdeennes dans la Chine des Tang, Etudes chinoises, XIII.1-2, 1994, 203-219.
  3. Zhang, Guang-D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with B.A.Litvinsky),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III, UNESCO Publishing 1996, 19-33.
  4. Zhang, Guang-Da. The City-States of the Tarim Basin,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III, UNESCO Publishing 1996, 281-301.
  5. Zhang, Guang-Da. Kocho (Kao-ch’a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III, UNESCO Publishing 1996, 303-314.
  6. Zhang, Guang-Da. Central Asia, the Crossroads of Civilizations (with B.A. Litvinsky),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III, UNESCO Publishing 1996, 473-490. (co-eds.)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III, The crossroads of civilizations: A.D.250-750, UNESCO Publishing 1996.
  7. Zhang, Guang-Da. The Last Refuge of the Sogdian Religion: Dunhuang in the Ninth and Tenth Centuries (with F. Grenet),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new series, 10 (Studies in Honor of Vladimir A. Livshits), 1996, 175-186.
  8. Zhang, Guang-Da.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Turfan Oasis and Its Exploration (with Rong Xinjiang),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vol.11, Part 2, 1998 (1999), 13-36.
  9. Zhang, Guang-Da. Iranian Religious Evidence in Turfan Chinese Texts,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IV.1, Dec. 2000, 193-206.
  10. Zhang, Guang-Da. Book-review: Les sogdiens en Chine, sous la direction d’Etienne de la Vaissière et Eric Trombert, Paris: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Vol. XXV, 2006, P.276-289.
  11. Zhang, Guang-Da. À Propos d’ Édouard Chavannes: Le Premier Sinologue Complet, Jean-Pierre Abel-Rémusat et ses successeurs. Deux cents ans de sinology française en France et en Chine, éd. par Pierre-Étienne Will et Michel Zink, Paris: 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 Ouvrage publié avec le soutien du Collège de France, 2020, pp. 223-229.  [案 此文為本目錄第9頁之53號〈論沙畹:首位全才的漢學家〉一文的修訂版]
Translation
  1. 張廣達譯,阿爾茨霍夫斯基《考古學通論》第十一、十二章,科學出版社,1956,頁197-241。
  2. 張廣達等譯,杜曼《論西漢時代(西元前三世紀到一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3. 張廣達譯,卡爾·馬克思《法蘭西內戰》(草稿、初稿、二稿及片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7,北京,1963,頁533-662。
  4. 張廣達譯,卡爾·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初稿、二稿、三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北京,1963,頁430-452。
  5. 張廣達譯,尼·伊·普羅申《沙烏地阿拉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6. 張廣達譯,阿·波波夫《沙俄征服中亞史片斷》,《俄羅斯帝國主義》,三聯書店,1978。
  7. 張廣達等譯,《大唐西域記今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
  8. 張廣達譯,巴托爾德《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Other Writings
  1. 張廣達,評戴維·麥肯齊著《塔什幹之獅:米·格·切爾尼亞耶夫(1828-1898)將軍的生平》,《中俄關係研究會通訊》1979:3,頁1-5。
  2. 張廣達,〈融攝內外文化成果,迎接“大時間”的挑戰〉,《中華讀書報》2000年7月19日。
  3. 張廣達、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序,同書,北京三聯書店,2001.12,頁1-6。
  4. 張廣達、鄧文寬,《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序,同書,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9。

Education:
B.A., Peking University (1953)

Current Positions:
Guest Professor,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009.8- )
Correspondenc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012.8- )

Previous Positions:
Assistant (1953-1963), Lecturer, Associate Professor, Professor (1963-1989), Peking University
Visiting Fellow, Sinologisch Instituut, University of Leiden (1981.10-1982.7)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Oriental Culture, University of Tokyo (1987.4-1987.7)
Directeur d'étude, l’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EPIIE. IVe Section (1987.10-1988.10)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Chercheur en poste d’accueil), 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es Manuscrits et
      Inscriptions de Chine affiliated EPHE and CNRS (1989.10-1990.3)
Lecturer (Maître de conférence),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1990.1-1990.6; 1992.12-1993.4)
Professeur Suppléant, University of Geneva (1990.10-1992.9)
International Chair Professor, Titulaire de la Chaire internationale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93.10-1994.9)
Visiting Fellow, Yale University (1997.2-6; 1998.6-11)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97.9-1998.6)
Visiting Fellow, Princeton University (1999.9-2002.6)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Visiti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00.9- 2000.12)
Visiting Research Scholar,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Humanities, Kyoto University (2002.8-2003.2)
Visiting Professor,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9-2005.4)
Resident Schola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08.10-2009.6)
Adjunc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9.11-2012.7)

Honorary Member, The Societe Asiatique, Paris, France (1989.8)
Docteur Honoris Causa,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2003.1.14)
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2008.7)

⟸ Bac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