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研究員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博士
東亞醫學史、精神醫學史與心理學史
巫毓荃為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原為精神科醫師,2005 年於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2012 年於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其主要研究興趣是東亞的精神醫學、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史,目前研究聚焦於二十世紀初日本的心理治療,包括自西方引入以及日本本土的心理治療法。除了嘗試脈絡性地理解心理治療的概念與實作外,也強調與西方的比較。他的論文散見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新史學》、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History of Science 等期刊,包括〈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茽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A Disorder of Qi: Breathing Exercise as a Cure for Neurasthenia in Japan, 1900-1945”、“Straighten the Back to Sit: Belly-Cultivation Techniques as ‘Modern Health Methods’ in Japan, 1900-1945”、“Techniques for nothingness: Debate over the comparability of hypnosis and Zen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Japan” 等。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衛爾康醫學史研究中心博士 (2012)
經歷:
本所助研究員 (2014.1-2022.1),副研究員 (2022.1- )
亞洲醫學史學會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秘書 (2022.1- )
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2006.9-2013.12)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主治醫師 (2005.9-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