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文

研究人員

大頭照

顏世鉉 Shih-hsuan Yen

副研究員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

古文字學

近幾年的研究工作,多著力於新出土戰國、秦漢簡牘文獻和傳世古書的校讀,主要的內容在校讀方法的探究和詞語的釋讀。校讀的目的在於復原文本的本來面貌以及正確地釋讀文字所承載的語言,而要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則必需要熟讀古書並具備良好的古代漢語素養,這也是自己在研究之餘所追求的目標。從2013年3 月年起,我所簡牘整理小組重新啟動《居延漢簡》整理與出版計畫,工作的重點是提供清晰的簡牘圖像和正確的釋文。藉由多年來參與我所所藏居延漢簡的整理工作,不但深化了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也開啟了研究西北漢簡的途徑。以上是自己近年來的研究概況。研究的良窳,不在其問題的小大,務在提出好的看法並解決問題,這是個人的體會。

學位論文
  1. 《包山楚簡地名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 《戰國秦漢簡帛校讀方法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7)。
專書
  1. 簡牘整理小組編(邢義田、林素清、劉增貴、顏世鉉、劉欣寧),《居延漢簡(壹)》(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12)。
  2. 簡牘整理小組編(邢義田、林素清、劉增貴、顏世鉉、劉欣寧),《居延漢簡(貳)》(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12)。
  3. 簡牘整理小組編(邢義田、林素清、劉增貴、顏世鉉、劉欣寧),《居延漢簡(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6.12)。
  4. 簡牘整理小組編(邢義田、林素清、劉增貴、顏世鉉、劉欣寧),《居延漢簡(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11)。
論文
  1. 〈包山楚簡釋地八則〉,《中國文字》新22(1997.12):223-248。
  2. 〈郭店楚簡淺釋〉,《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頁379-396。
  3. 〈郭店楚墓竹簡儒家典籍文字考釋〉,《經學研究論叢》第六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頁171-188。
  4. 〈楚簡文字補釋二則〉,《中國文字》新25(1999.12):205-210。
  5. 〈郭店楚簡散論(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5),頁100-107。
  6. 〈郭店楚簡散論(二)〉,《江漢考古》1(2000):38-41。
  7. 〈郭店楚簡散論(三)〉,《大陸雜誌》101.2(2000.8):26-37。
  8. 〈郭店楚簡〈六德〉箋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2(2001.6):443-501。
  9. 〈上博楚竹書(一)、(二)讀記〉,《臺大中文學報》18(2003.6):1-30。
  10. 〈郭店竹書校勘與考釋問題舉隅〉,《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4(2003.12):619-672。
  11. 〈《韓非子》讀記〉,《臺大中文學報》23(2005.12):31-60。
  12. 〈從「形訛」和「通假」論古代史料的校讀〉,《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頁541-564。「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於2006年9月22-24日在中研院史語所召開。
  13. 〈上博楚竹書文字釋讀劄記五則〉,《簡帛》第一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2006),頁187-197。
  14. 〈說「選徒囂囂」〉,《簡帛》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頁385-390。
  15. 〈楚簡「恆貞吉」解〉,《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頁413-428。「第二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8年12月12-14日在中研院史語所召開。
  16.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校讀二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頁459-467。研討會於2009年6月13-14日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召開。
  17. 〈上博楚竹書「苦成家父」名字解詁──兼釋三則「讎」和「醜」通假的文獻〉,《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三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3),頁379-398。「第三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1年3月25-27日在中研院史語所召開。
  18. 〈清華竹書〈繫年〉札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七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頁57-64。
  19. 〈說楚簡從「能」諸字的讀法及其對古書的校讀〉,收入何志華、馮勝利主編《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研究》,(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12),頁411-437。「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50周年系慶活動──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於2012年12月17-18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
  20. 〈再論是「翦伐」還是「撲伐」〉,《古文字與古代史》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2),頁563-582。「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於2013年11月22-24日在中研院史語所召開。
  21. 簡牘整理小組(邢義田、林素清、劉增貴、顏世鉉、劉欣寧)合撰,〈校讀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的新收獲(民國102.3-103.7)〉,《古今論衡》28 (2015.12):15-88。(本文由邢義田執筆)
  22. 〈《秦簡牘合集》評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4(2015.12):159-163。
  23. 〈說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甬啟」—兼釋兩則與「庸」音義相關的釋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出土文獻》第8輯(上海:中西書局,2016.4),頁108-120。
  24. 〈2015年臺灣簡帛研究概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十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1),頁237-247;A Survey of Taiwanese Research on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Accomplished in 2015. Bamboo and Silk Vol.2 No.2 (Brill博睿, Apr. 2019), pp.319-337。
  25. 石昇烜、顏世鉉,〈居延漢簡綴合新成果選粹(壹)〉,《古今論衡》29(2016.12),頁57-111。
  26. 〈周家臺秦簡〈已齲方〉「驪牛子母」解〉,《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五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4),頁401-414。「第五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16年1月25-27日在中研院史語所召開,原題〈秦簡牘詞語釋讀二則〉。
  27. 〈古璽文”迵捕盜賊”考〉,﹝韓﹞朴慧莉、程少軒編,《古文字與漢語歷史比較音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中華文明研究專刊,2017.4),頁253-264。
  28. 〈以出土文獻的用字方法校讀傳世古書—以兩則《論語》的校讀為例〉,《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6),頁252-286。
  29. 〈以文獻異文來釋讀《老子》舉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陳振傳基漢學研究委員會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學》(上海:中西書局,2018.3),頁277-291。
  30. 〈利用語文學與新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以《淮南子》為例〉,賈晉華等編《新語文學與早期中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9),頁235-259。
  31. 〈說「至」和「晉」的關係〉,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6期「紀念鄭張尚芳教授」專題,(香港:中華書局,2019.8),頁331-346。
  32. 〈說「重」和「堇」形訛的現象與相關的古書校讀〉,趙平安主編《訛字研究論集》(上海:中西書局,2019.10),頁342-368。
  33. 〈說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第1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11),頁29-47。
  34. 〈《韓非子》字詞校讀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上海:中西書局,2019.11),頁347-358。
  35. 〈說幾則與從「曷」聲之字相關的詞義〉,杜曉勤主編《中國古典學》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2020.5),頁181-199。
  36. 戰國名將「李牧」名字解詁──兼論一人兩名的現象〉,《簡帛》第21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11),頁91-102。
  37. 〈《詩‧召南‧騶虞》「騶虞」解——兼說對待漢儒《詩》說的態度〉,何志華、沈培、潘銘基、張錦少主編《古籍新詮——先秦兩漢文獻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2020.11),頁77-99。
  38.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f Some Phenomena Concerning Early Texts of the Shi jing, Bamboo and Silk(Volume 4 Issue 1, 2021.01。),pp.45-93(〈試論與《詩》早期文本有關的一些現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輯,博睿Brill出版發行,《簡帛》英文版第4卷第1期,2021.01,頁45-93。)
  39. 〈再談「中」的實體形態和觀念形態意義:從《論語‧堯曰》「允執其中」說起〉,賈晉華、曹峰編《早期中國宇宙論研究新視野》(上海:上海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02),頁99-120。
  40. 〈說三則古文獻中從「斤」聲之字的釋讀〉,徐少華、谷口滿、羅泰主編《楚文化與長江中游早期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02),頁320-324。
  41. 〈說戰國竹書「宛悁」即「鬱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半部學術史,一位李先生: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04),頁664-679。
  42. 〈秦漢竹簡「索魚」詞義的再認識──兼釋古文獻中「枯魚」的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2本第2分,2021.06,頁289-339。
  43. 蔡瑩瑩、石昇烜、顏世鉉,〈2016-2019年臺灣地區簡帛研究概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2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05),頁231-271。
  44. 〈古文獻中與通假有關的同義異文──兼論其校讀方法及相關問題〉,《古今論衡》37(2021.12):91-134。
  45. 〈安大簡《詩‧周南‧芣苢》「搴」字解〉,朱淵清、蘇榮譽編《有鳳來儀——夏含夷教授70華誕祝壽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22.12),頁236-243。
  46. 〈肩水金關漢簡綴合十二組〉,《古今論衡》40(2023.6):105-136。
  47. 〈郭店竹書〈六德〉「道枼止」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編《金聲玉振——郭店楚墓竹簡出土三十週年研究文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23.10),頁374-388。
  48. 簡牘整理小組(顏世鉉、石昇烜執筆),〈居延漢簡新近綴合成果匯編〉(2013-2024),「簡牘字典——史語所藏居延漢簡資料庫」,2024.06.07,https://wcd-ihp.ascdc.sinica.edu.tw/woodslip/。
會議論文
  1. 〈子犯編鐘銘文「喪厥師,滅厥尢」補證〉,「第一屆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11月16-17日。
  2. 〈楚簡文字補釋二則〉,發表於「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2年7月28-30日。
  3. 〈幾條周家臺秦簡「祝由方」的討論〉,「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年12月19-20日。
  4. 〈《論語‧鄉黨》「色斯舉矣」小議〉,「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年11月10-11日。收錄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2007年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會議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12月),頁579-588。
  5. 〈說「選徒囂囂」〉,「經典的再生(二)——出土文獻研究方法研討會」,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臺灣楚文化研究會主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8年3月29-30日。
  6. 〈說「胠於沙而思水」〉,「第一屆新出土文字與文獻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儒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研究計畫」主辦,2009年10月30-31日。
  7. 〈說「渫」——從上博楚竹書〈仲弓〉「渫」字為例看出土文獻的文字釋讀〉,「竹簡雅集:從考古文本重估早期中國的文化」學術研討會,美國賓州州立大學,2010年5月17-18日。
  8. 〈楚竹書釋讀二則〉,「2010簡帛資料文哲研讀成果發表暨全國簡帛資料研討會」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簡帛資料文晢研讀會,2010年12月4日。
  9. 〈談簡帛文獻裏所見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幾個省略現象〉,「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研究計畫」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習營」,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2010年12月25-26日。
  10. 〈古書校讀三則〉,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主辦「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國際研討會」論文,2013.6.25-26。
  11. 〈清華簡(三)札記一則〉,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論壇,2013年11月1-3日。
  12. 〈以出土文獻的用字方法校讀傳世古書─以兩則《論語》的校讀為例〉,北京大學中文系主辦「源遠流長:漢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暨AEARU第三屆漢字文化研討會」,2015年4月11-12日。
  13. 〈從居延漢簡的綴合看幾份簡牘文書的復原〉,臺大文學院邁頂計畫「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總計畫主辦「第二屆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國際研討會」,2015年10月17-18日。
  14. 〈古璽文「迵捕盜賊」考〉,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工作坊,主題:古文字與漢語歷史比較音韻學,2015年10月23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辦,漢堡大學寫本文化研究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協辦)
  15. 〈以文獻異文來釋讀《老子》舉隅〉,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6年4月7-9日。
  16. 〈利用語文學與新出土文獻校讀古書舉隅──以《淮南子》為例〉,澳門大學、武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合辦「首屆新語文學與早期中國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2016年6月19-22日。
  17. 〈說簡本〈緇衣〉「灋」與「廌」的關係〉,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殷商史研究中心、首都師範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協辦「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一屆年會」,2016年10月21-23日。
  18. 〈說「至」和「晉」的關係─兼論一則古書詞義的釋讀〉,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澳門大學中國言言文學系主辦「上古音與古文字研究整合」國際研討會論文,2017年7月15-17日。
  19. 〈簡帛字詞釋讀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歷史系主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7─新出土戰國秦漢簡牘研究」論文,2017年10月10-11日。
  20. 〈讀《韓非子》札記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7年10月14-15日。
  21. 〈說幾則古文獻中與從「曷」聲之字相關的釋讀〉,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北京大學第一屆古典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古代語言、文學和文獻研究的古典學視野」論文,2017年10月17-18日。
  22. 〈《詩‧召南‧騶虞》「騶虞」解───兼說對待漢儒《詩》說的態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合辦「古籍新詮───先秦兩漢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化研究所五十周年慶典」論文,2017年12月14-15日。
  23. 〈說「重」「堇」形訛現象與相關的古書校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先秦兩漢訛字學術研討會」論文,2018年7月14-15日。
  24. 〈說古文獻中三則從「斤」聲之字的釋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主辦「楚文化與長江中游早期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年9月13-17日。
  25. 〈從出土文獻試論漢儒對先秦《詩經》的解說〉,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du Lac)「《詩經》與早期中華帝國的探索研討會」(The Excavated Poetry and Chinese Empires),2018年10月26-28日。
  26. 〈說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歷史系BK事業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韓國濟州島,2018年12月18-19日。
  27. 〈說三則古文獻中「中」字的意義〉,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主辦「多維視野下的早期中國宇宙論國際研討會」論文,2019年8月2-5日。
  28. 〈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暨其他單位主辦「首屆中日韓出土簡牘研究國際論壇暨第四屆簡帛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2019年9月6-9日。
  29. 〈甲骨與楚簡文字合證──以表示「疾速」義的「疾」字為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歷史系主辦第一屆「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史」學術論壇暨青年學者工作坊論文,2019年11月2-4日。
  30. 〈從「茇」的古文字與用法談兩則古書的校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2019年12月7-8日。
  31. 〈說古文獻中和通假有關的同義異文──兼論相關的校讀方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9年度第五次講論會,2020年9月28日。
  32. 〈《論語》「子所雅言」章及「不貳過」句校讀──兼論早期開放性文本的用字現象〉,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出土文獻與寫本文化工作坊」論文,2020年11月29日。
  33. 〈從三種不同文本的〈蟋蟀〉詩論其異同與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詩與詩經—寫本時代的經學與文學(文本細讀)工作坊」論文,2021年05月28日。
  34. 〈《詩》「晨風」是鳥名,還是朝風?──兼論以《爾雅》證《詩》的作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孝經》、《爾雅》的研究方法座談會」論文,2022年04月21日。
  35. 〈《論語》校讀三則兼論相關之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1年度第十五次講論會,2022年10月17日。
  36. 〈郭店竹書〈六德〉「道枼止」新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2023年8月17-18日。
其他
  1. 〈第一屆「出土文獻學術研討會」紀要〉,《古今論衡》4(2000.6):120-123。
  2. 〈《郭店竹書別釋》讀後〉,《古今論衡》9(2003.7):143-150。
  3.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研究》評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3(2010.9):215-224。
  4.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評介〉,《古今論衡》21(2010.12):155-164。
  5. 〈《秦簡牘研究》評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9.1(2019):73-80。
  6. 〈談談董同龢先生及其古籍訓解和古語字義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清華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2021年11月19日。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
本所研究助理 (1998.8-2014.3)、助研究員 (2014.3-2020.7.21)、副研究員 (2020.7.22- )
本所文字學門召集人 (2021.3- )
臺北市立內湖國小教師 (1984.8-1998.7) 

⟸返回上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