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文

研究人員

大頭照

李仁淵 Ren-yuan Li

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系博士

研究領域

明清社會文化史

李仁淵在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於2014 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時期的社會文化,關注的主題有書籍與閱讀史、地方文獻的編纂流通,以及明清時期中國東南沿海的地方社會。碩士論文在2005年出版為專書《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本書探討晚清新式出版業與士人/知識份子轉型之間的關聯。博士論文延續「傳播媒介」的主題,將視野轉向基層社會,以福建山村為例,討論不同類型之文獻進入基層社會的歷史脈絡,以及文字媒介在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中的作用。
今後進行的研究主要仍圍繞著書籍與各類文獻的生產與運用,試圖從思想與行動的中介出發,連結社會史與文化史關懷的課題。

學位論文
  1.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59頁,2002)。
  2. “Making Texts in Villages: Textual Production in Rural China during Ming-Qing Period” (PhD diss., Harvard University, 2014.11).
專書
  1. 《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391頁;簡體字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372頁;實際上於2020年7月出刊)。(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出版補助)
期刊論文
  1.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Young Students and the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17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Asia Major 3rd ser. 35.2 (2022): 1-56.
  2. 〈鄉村中的文本流通與文本知識的傳播:對19世紀閩東山區陳氏家族藏書的初步觀察〉,《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2022):138-145。
  3. 〈元、明刊《居家必用》與家庭百科的誕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2.3 (2021.9):509-560。
  4. 〈個體與結構之間:黃金時期晚清出版史的述說方式〉,《中國出版史研究》2 (2021):185-191。
  5. 〈畲民之間:帝國晚期中國東南山區的國家治理與族群分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91.1 (2020.3):81-137。
  6. 〈在田野中找歷史:二十年來的中國華南基層社會研究與人類學〉,《考古人類學刊》88 (2018):109-140
  7. 〈從史料到文本:族譜與明清地方社會研究〉,《中國史學》(東京:中國史學會)25 (2015.10):85-97。
  8. 〈新式出版業與知識份子:以包天笑的早期生涯為例〉,《思與言》43.3 (2005):53-105。
  9. 〈重訪女兒國:清中葉以來關於《鏡花緣》的性別論述〉,《臺大歷史學報》28 (2001):127-156。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中研院史語所遷臺以來的中國制度與法律史研究:宋代到清代〉,收入李貞德主編,《挑戰與新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九十五周年所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4.6),頁67-98。
  2. 〈甘薯與經世:陸燿與盛清時期的治理知識〉,收入陳正國主編,《1723,世界史的11扇窗:接觸、匯聚與開創,從全球史中的人物,看見現代世界的格局與變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12)。
  3. “Placing Texts on Chinese Pages: From Bamboo Slips to Printed Paper,” in Ku-ming (Kevin) Chang, Anthony Grafton and Glenn Most, eds., Impagination – Layout and Materiality of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rom East and West (De Gruyter, 2021), pp. 301-322.
  4. 〈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實踐、過程、效應〉,收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編,《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近代中國研究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4輯,頁213-254。修訂更新後重新出版,收入《當代歷史學新趨勢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頁71-114。
  5. 〈思想轉型時期的傳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報刊與新式出版業〉,收入王汎森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頁3-49。
  6. 〈晚清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江南為例〉,收入許紀霖主編,《公共空間中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論叢第6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頁245-262。
學術會議論文
  1.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ese Woodblock-Printed Books from the 12th to 14th Century: Cases from the Reading Aids for Zizhi Tongjian”  (paper presented at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Virtual Session, March 1st, 2024).
  2. “From Intelligence to Knowledge: The Circulation of Frontier Information and the Rise of Frontier Studies Among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發表於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中研院關鍵突破種子計畫「清帝國對明鄭臺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的重構」主辦,「知識的跨境與感染:知識史」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3年12月19日。
  3. 〈譜師與族譜製作:以十九世紀中葉的閩東畲譜為例〉,發表於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中心主辦,「第十五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廈門:廈門賓館,2023年11月10日-13日。
  4. 〈中研院史語所遷台以來的中國制度與法律史研究:宋代到清代〉,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挑戰與新生——歷史語言研究所慶祝九十五周年」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3年10月17-18日。
  5. 〈從資訊史的觀點看宋元之際閱讀實踐的變化:兩種方向的討論〉,發表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主辦,「第三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23年10月14日。
  6. “Sweet Potato and Statecraft: An Official in Max Manchurica” (paper presented at 16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Rome, July 4, 2023).
  7. 〈文書與族群:十九世紀閩東浙南的畲族族譜及其編纂活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2年度第八次學術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3年5月8日。
  8. 〈書籍如何引導讀者:宋元時期建陽書坊的《通鑑》閱讀輔助〉,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書頁邊緣:從聲音、形象到文本世界」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22年11月25日。
  9. 〈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與宋元以來的「讀書法」〉,發表於輔仁大學歷史系主辦,「第18屆文化交流史:閱讀、書寫與訊息傳遞」國際學術研討會,新莊:輔仁大學,2022年11月5日。
  10. “Transcribing Ritual Texts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Villages: Observations from a Family Collection in Northeastern Fujian”  (paper presented at Standardisation of Written Artefacts in East Asia Conference, held by th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Manuscript Cultures (CSMC) in Hamburg University, Hamburg: Hamburg University, August 17, 2022).
  11. “Manufacturing a Bestseller: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Young Students and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China, 17th to early 20th Centuries” (paper presented at Lecture at the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December 9, 2021, 線上舉行).
  12. 〈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與宋元以來的「讀書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學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主辦,「作為論述與行動的教育: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工作坊,2021年11月26日。
  13. “Necessary Knowledge for Young Students and the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17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0年度第十次講論會(線上發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1年5月24日。
  14. 〈元、明刊《居家必用》與家庭百科的誕生〉,發表於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信息溝通與國家秩序」第十次工作坊(線上發表),2021年3月15日。
  15. “From Children’s Primer to Writer’s Manual: Youxue Gushi Qionglin and the Rise of Popular Manual”,發表於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第三屆「中西比較文獻學與書籍史研究」工作坊(線上發表),2020年10月17日。
  16. 〈Selling Domestic Knowledge: the Birth of Household Encyclopedia in China and Its Early Transformation, 14th to 17th Centuries〉,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extual Knowledge: East and West」 學術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0年1月10日。
  17. 〈明清區域史研究的省思:歷史的空間尺度與其超越〉,發表於四川大學歷史系主辦,「無不有風——區域與文化:中國史青年學者」工作坊,成都:四川大學,2019年9月21-22日。9月23日於四川大學「中國史青年學術沙龍」發表演講:〈一個家族與三塊石刻:歷史田野中的消逝與永恆〉。
  18. 〈畬民之間:清代東南山區的族群界線與國家治理〉,發表於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暨第五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天津:南開大學津南校區,2019年9月10-11日。
  19. 〈清代東南山區的國家治理與族群分類:從官方與地方文本的觀察〉,發表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主辦,「明清區域社會研究的省思」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19年8月24-25日。
  20. 〈明清時期中國東南山區的畬民與族群政治〉,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8年度第一次講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9年1月7日。
  21. 〈族群標籤與族群認同:閩東浙南的畬族族譜〉,發表於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中心主辦,「第十屆歷史文獻論壇」,廈門,2018年11月24-25日。
  22. “Selling Domestic Knowledg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quired Knowledge for Family Us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Ideal Family” (paper presented at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8 Annual Conference, Washing D.C., USA, March 22-25, 2018).
  23. 〈漁鹽關係與濱海社會:閩江口鹽碑解讀〉,發表於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中心主辦,「第九屆歷史文獻論壇」,廈門,2017年11月25-26日。
  24. 〈居家必用:家用知識的集結出版及其意義〉,發表於科技部訊息傳播與國家社會聯繫——議題研發及國際合作推動計畫主辦,「訊息傳播與知識實踐」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年10月27-28日。
  25. 〈Placing Texts on Chinese Pages: From Bamboo Slips to Printed Papers〉,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Impagination: Forms, Media and Circulation of Writing and Publication」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7年3月20-22日。
  26. 〈資源控制與濱海地方社會:讀壺江嶼「散幫認課德政碑」〉,發表於「第八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廈門: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中心,2016年11月24-27日。
  27. “Transmitting Textual Knowledge in Chinese Villages: Household Encyclopedia and Written Manuals” (paper presented at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St. Petersburg, Russia, August 23-28, 2016).
  28. “Reading Household Encyclopedia: The Transmission of Textual Knowledge in Chinese Villages” (paper presented at Encyclopedias for Everyday Life (Wanbao quanshu 萬寶全書): Texts and Readers Workshop, held by Heidelberg University and York University, Heidelberg, April 29-30, 2016).
  29. 〈從律例變化看明代前半葉的海疆管制〉,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主辦,「2015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15年12月10-11日。
  30. 〈從史料到文本:族譜與明清地方社會研究〉,發表於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中心主辦,「第七屆民間文獻論壇」,廈門,2015年11月21-22日。
  31. 〈Identity Politics and Its Local Medium: Displaying Texts in Chinese Villages〉,發表於華東師範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與世界聯合研究中心與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區域文化研究系主辦,「明清以來的地方意識與國家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2015年3月28-31日。
  32. 〈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末屏南的族譜編纂與文本生產〉,發表於廈門大學地方歷史文獻中心主辦,「第六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廈門,2014年12月5-7日。
  33. 〈Documenting the Regime: Official Documentation and Local Society during the Ming〉,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辦,「明清國家制度與東南濱海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溫州,2014年11月14-18日。
  34. 〈Compiling Genealogy in Northeastern Fujian during the Late Ming Period: The Case of the Yao of Ruiyun Village in Northern Gutian〉,發表於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辦,「第三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廈門:廈門大學,2011年12月10-11日。
  35. 〈簡論中國近現代政治史研究的新方向〉,發表於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辦,「新文化史視野中的近代中國政治」工作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1年11月26-27日。
  36. 〈民間文獻的收集與解讀——以華南研究為例〉,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辦,「季風亞洲與多元文化系列討論會」,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11年10月6日。
  37. 〈從明代史料看臨水夫人信仰的早期發展〉,發表於福建省文化廳和寧德市政府主辦,「中國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福建:古田,2010年10月21-25日。
  38. 〈屏南縣龍潭村陳氏家藏初探〉,發表於「第二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廈門: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2010年7月16-18日。
  39. “Reading in Villages: Some Observation from a Family Collec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Graduate Conference in Book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USA, May 6, 2010).
  40. 〈明清時期的文本實踐與地方社會〉,發表於浙江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與哈佛東亞系等合辦,「中國東南地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溫州、泰順,2009年11月5-8日。
  41. 〈略論晚清知識份子對報刊媒體的接受及其意義〉,發表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主辦,「東亞歷史中的知識份子與公共空間」學術討論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6年6月10-11日。
  42. 〈新式出版業與知識份子:以包天笑的早期生涯為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辦,「近代中國的出版、閱讀與文化」小型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5月25日。
  43. 〈重訪女兒國:清中葉以來關於《鏡花緣》的性別論述〉,發表於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等合辦,「兩岸三地研究生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廣州: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2000年5月26日。
他類論文
  1. 溫泉鄉讀碑: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4.5.10。
  2. 狗狗上天堂:動物史與人類史〉,「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3.11.9。
  3. 大姨山小考〉,「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2.11.25。
  4. 〈田野中找歷史:史料解讀〉,《宜蘭文獻》131 (2022.9):116-141。
  5. 〈推薦序:嚴復的荷包〉,收入王飛仙著、林汶沛譯,《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22.5),頁15-19。
  6. 〈導讀〉,收入宋怡明著,鍾逸明譯,李仁淵審訂,《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1.12)。
  7. Remember Me:記憶亡者之物〉,「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0.11.13。
  8. 如果要寫羽球史?「運動」作為歷史研究的主題〉,「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20.10.8。
  9. 〈序〉,廖宜方著,《王權的祭典:傳統中國的帝王崇拜》(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10. 一個家族與三塊石刻〉,「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9.10.25。
  11. 遇見傳統漢人社會中的非典型家庭〉,「歷史學柑仔店」網站,2018.3.9。
  12. 〈導讀〉,《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大出版中心20週年紀念選輯第7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13. 〈從文學到文學社會學——專訪賀麥曉 (Michel Hockx) 教授〉,收入鄭文惠、顏健富主編,《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1),頁167-182。
學術書評
  1. 〈評Joseph R. Dennis, Writing, Publishing and Reading: Local Gazetteers in Imperial China, 1100-1700〉,《漢學研究》35.2 (2017):365-371。
  2. 〈Review of Kent Guy, Qing Governors and Their Provinces: The Evolution of Territorial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1644-1796〉,《新史學》22.4 (2011.12):229-239。
  3. 黃克武、李仁淵,〈柯文著《歷史中的三個基調:作為事件、經驗與神話的義和團》〉,《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臺北:國史館,2001),26輯,頁47-78。
翻譯
  1. 李仁淵、張遠譯,羅威廉 (William Rowe) 著,《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
  2. 李仁淵譯,宋怡明 (Michael Szonyi) 著,〈戰火下的記憶政治:金門,1949-2008〉,《考古人類學刊》71 (2009):47-69。
  3. 李仁淵譯,宋怡明 (Michael Szonyi) 著,〈英譯者序〉,收入鄭振滿著,《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頁1-16。
  4. 李仁淵譯,伊維德 (Wilt L. Idema) 著,〈英美學界對歷代中國女性作家的研究〉,收入方秀潔 (Grace Fong) 與伊維德 (Wilt L. Idema) 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匯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5. 李仁淵譯,歐立德 (Mark Elliott) 著,〈滿文檔案與新清史〉,《故宮博物院季刊》24.2 (2006):1-18。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系博士 (2014.11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 (2002)

現職:
本所副研究員 (2023.1- )
本所檔案館主任 (2023.8- )

 

經歷:
本所研究助理 (2010.8-2015.7)、助研究員 (2015.7-2023.1)

美國懷亭人文學科博士論文獎學金 (Whiting Fellowship in the Humanities, 2012-13)

⟸返回上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