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中文

研究人員

大頭照

趙金勇 Chin-yung Chao

副研究員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

研究領域

東南亞考古、臺灣考古

趙金勇在臺灣與美國接受人類學與考古學訓練,期間曾於中國、阿拉斯加與東帝汶等地進行田野工作,2008 年獲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他主要的研究興趣是從歷史生態與演化考古的理路,思考廣義之島嶼東南亞環境變遷與文化適應的複雜關係。近年的研究觸角則延伸到近現代時期的臺灣歷史考古,嘗試豐富對當代社會底層結構的理解。他的論文散見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田野考古》、《考古人類學刊》, Archaeology in Oceania, Antiquity 等學術期刊。代表著作包括〈古代環境變遷與人類文化適應〉、〈花岡山與大龍峒遺址的近現代陶瓷消費〉、〈八里下罟坑遺址之形成過程探微〉、“Taiwan’s early Metal Age and Southeast Asian trading systems”、“Fortication as a human response to lat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East Timor” 等。

學位論文
  1. 《臺東縣長濱鄉長光遺址發掘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2. “A Microregional Approach to the Social Dynamics in the Late Prehistoric Manatuto, East Timor, Eleventh – Eighteenth Centur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08)
期刊論文
  1. 〈彰化縣彰化市牛埔遺址調查報告〉,《田野考古》3.2(1992):49-66。
  2. 〈南投縣平林遺址搶救發掘簡報——兼談對於遺址搶救的幾點意見〉,《田野考古》6.1(1998):67-78。
  3. 〈東海岸長濱地區史前遺址空間分佈初探〉,《田野考古》7(2000):19-44 。
  4. Changkuang: a Neolithic Burial Site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20.4 (2000): 166-170.
  5. 〈下田組遺址考古試掘報告——兼論東海岸麒麟文化〉,《田野考古》8(2004):45-93 。
  6. 〈Malai! Malai! 東帝汶考古田野雜記〉,《亞太研究論壇》,2005.3(2005):34-39。(attched pdf file: Malai-malai)
  7. 〈初探東帝汶的古代貿易考古〉,《田野考古》11(2007):27-60。
  8. "Fortification as a human response to lat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East Timor," Archaeology in Oceania, 43.1 (2008): 11-21, (co-author with Peter Lape). (attched pdf file:Lape_LowR )
  9. 趙金勇、黃漢勇、邱瑞焜、賴澄漂,〈淡水河口水下初勘調查報告〉,《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會訊》7:(2010)2-13。
  10. “Tradeware ceramics in late prehistoric Timor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田野考古》14.1/2(2011):131-160。
  11. 〈臺灣歷史考古專號-導言〉,《考古人類學刊》76(2012):1-6。
  12. 趙金勇、鍾亦興,〈花岡山與大龍峒遺址的近現代陶瓷消費〉,《考古人類學刊》76(2012):61-96。
  13. 趙金勇、劉益昌、鍾國風,〈花岡山上層文化類型芻議〉,《田野考古》16.2(2013):53-79。
  14. CHAO Chin-yung and CHUNG Yi-shing, “Ceramic Consumption and Colonial Self-fashioning in Japanese-occupied Taiwan: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in The Japanese in Micronesia: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Pacific Diaspora, edited by Dave Tuggle and Boyd Dixon. Special issue of PAN-JAPA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Diaspora, Volume 10, 2014, No.1/2:1-27.
  15. 趙金勇 著、坂井隆 譯,〈台湾の戦爭遺跡の現状とその活用〉,收錄於菊池実與菊池誠一合編《アジアの戦爭遺跡と活用》,《季刊考古学》別册23(2015):110-114。
  16. 〈八里下罟坑遺址之形成過程探微〉,《田野考古》18.2(2016):37-70。
  17. HUNG, Hsiao-chung and CHAO Chin-yung , “Taiwan’s Early Metal Age and Southeast Asian Trading Systems”, Antiquity. Volume 90, Issue 354, 2016, pp.1537-1551.
  18. 〈仁愛鄉Tabuluk 石器作坊遺址分析與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2(2018):201-245。
  19. 趙金勇、陸泰龍、洪婕憶,〈從馬祖列島灘岸考古調查發現芻探宋元時期中琉航線〉,《文化資產保存學刊》52(2020.6):27-49。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Ground stones,” chapter in Amanda K. Taylor and Julie K. Stein (eds), Is it a Hous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t English Camp, San Juan Island, Burk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Report No. 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Seattle, 2011, pp. 89-94.
  2. “The Evoluti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Landscapes in the Late Prehistoric East Timor: A historical Ecology Perspective,” in Scarlttt Chiu and Cheng-hwa Tsang eds., Archae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Taipei: Center for Archaeological Studies, Research Cente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2013, pp. 215-235. 〔中文譯稿:〈史前晚期東帝汶自然與人文地景的交互演化:歷史生態學的考察〉,邱斯嘉、臧振華主編,《考古學與永續發展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頁205-214。〕
  3. “The appearance and persistence of late prehistoric defensive settlement patterns in Manatuto, Timor Léste”, Terra Australis,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審查中)
  4. 〈古代環境變遷與人類文化適應〉,收錄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永續發展教育系列叢書-(第八冊)文化保存》,(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12),頁40-74。
  5. 〈東帝汶地區史前防禦性聚落型態與聖嬰現象〉,劉益昌主編,《台灣史前史專論》,(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5.12),頁393-427。
  6. 劉益昌、趙金勇,〈第二篇 花岡山考古遺址〉,陳光祖主編,《臺灣考古發掘報告精選(2006-2016)》,台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8.4,頁53-173。
  7. CHAO Chin-yung, and CHUNG Kuo-feng, “Megaliths in Eastern Taiwan Reconsidered”, in Frank Muyard and Yi-chang LIU eds., Maritime Exchange and Localization across the South China Sea, 500 BC- AD 500.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EFEO).(accepted)
學術會議論文
  1. 〈遺址形成問題初探——以長光遺址為例〉,《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會議論文及工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1996),頁39-47。
  2. "Ceramic Petrographic Approach to Cultural Interaction: A Preliminary Result From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presented in The 17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Taipei, Taiwan, September 9th, 2002 (與林淑芬合著) 。
  3. 〈東帝汶Manatuto地區聚落型態變遷之初探〉,《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2006.3.4。
  4. 〈東帝汶史前防禦性聚落型態與聖嬰現象,「臺灣人類學及民族學會年會——人類學的挑戰與跨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8.10.4-5。
  5. 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花蓮市花崗山遺址發掘簡報〉,「2008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3.28-29。
  6. “The Appearance and Persistence of Late Prehistoric Defensive Settlement Patterns in Manatuto, Timor Leste,” 19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IPPA), 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onference Centre, Hanoi, Vietnam. (2009.11.29-12.6)
  7. 〈花岡山遺址的近現代考古〉,「2009年度台灣考古工作會報」,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主辦,2010.3.19-20。
  8. 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花岡山遺址的史前石煮法遺跡〉,「2010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2011.5.28-30 (通訊作者)。
  9. 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一個新考古文化類型之提議:金屬器時代早期「花岡山遺址上層文化類型」〉,「2010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2011.5.28-30(通訊作者)。
  10. “The appearance and persistence of defensive landscapes in the late prehistoric East Timor: Evoluti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dynamics”,「考古學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考古學專題中心主辦,2011.08.16-17。
  11.  “The archaeology of late modern history in Taiwan and why does it matter”,「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中央研究院舉辦,2012.04.26-28。
  12. 趙金勇、王冠文,〈初探台灣史前玻璃珠的出現及其在環南海地區的意義〉,「古代交換與殖民模式的跨地域比對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硏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硏究中心考古學專題硏究中心主辦,2012.9.1-3。
  13. 〈仁愛鄉Tabuluk石器製造場遺址及石器打製技術的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論會(2012.10.01)。
  14. 〈下罟坑遺址出土疑似舊石器探微〉,發表於「八仙洞國定遺址保護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東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3.03.29-30。
  15.  “Recent Advances in Archaeology on Megalithic Culture(s) in Eastern Taiwan”, in The 20th IPPA CONGRESS, ANGKOR, CAMBODIA, 2014.1.12-18.
  16. 劉益昌、趙金勇,〈花岡山遺址2012年發掘概報〉,「宋文薰教授九秩華誕慶祝活動暨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主辦,2014.3.23。
  17. “Revisiting the Megalithic Culture(s) in Eastern Taiwan”,「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論會」,2014.12.8。
  18. “The formation of archaeology of Taiwan: Japanese tradition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presented in Unmasking Ideology: The Vocabulary and Symbols of Colonial Archaeology, held by The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 and the Public Sphere, University of Florid. Gainesville , FL, 2015.1.8.
  19. 劉益昌、趙金勇、鍾國風,〈從花岡山遺址2014考古試掘談斜坡堆積的自然層位發掘問題〉,「2014年度台灣考古工作會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15.5.1-2。
  20. Early glass beads in prehistoric Taiw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Southeast Asia,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 Maritime Landscapes from Neolithic to Early Modern Times: Cross-Regional Perspectives”, held by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EFEO),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and Centre de recherche sur les civilisations de l’Asie orientale (CRCAO-CNRS). Paris, 17th-18th November, 2015.
  21. 〈八里下罟坑濱灘採集歷史陶瓷器的分析〉,「2015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2016.5.13。
  22. 〈花蓮北段金屬器早期考古文化的破裂與連續:一個初步構想〉,「台灣東半部一千年前後的文化樣相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2016.11.15。
  23. 趙金勇、王淑津,〈下罟坑遺址十九世紀印花青花瓷器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6年度第15次講論會文稿,2017.10.02。
  24. 〈華南印花瓷器的一點看法〉,「2018台灣考古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灣考古學會主辦、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協辦,2018.7.7-7-8。
  25. “Tapenkeng culture(s) reconsidered”, paper presented in the 21st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Conference, Hue, Vietnam, 23-29 September, 2018.
  26. “Reconsidering Megalithic Cultures in Taiwan and Insular Southeast Asia”,「公元前後五百年環南海區域的交流與在地化」國際研討會,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主辦,2018.11.9-11.10。
  27. “Reconstructing knapping tradition as a way to re-think cultural formations in Neolithic Central Taiwan,” presented in Workshop: Issues in the Methodologies and Practice of Lithic Analysis,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2019.09.17。
  28. 〈馬祖列島灘岸考古調查的發現與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08年度第15次講論會文稿,2019.9.30。
  29. 趙金勇、Timothy Earle史前臺灣酋邦社會芻論─遷徙、貿易與海洋生產模式〉,「臺灣史前文化與原住民人文生態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主辦,2020.8.11-8.12。
  30. 趙金勇、鍾國風。Urn Jar Burial Practices in Neolithic Eastern Taiwan, 發表於「臺灣與菲律賓的史前甕棺葬國際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與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EFEO)合辦,2021.11.12。
  31. 〈花蓮縣光隆橋等遺址出土遺物清冊整理計畫〉,「2020年度考古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主辦,2021.11.19。
  32. 〈東臺灣史前酋邦社會芻論:一個海洋生產模式的視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11年度第11次講論會文稿,2022.6.20。
  33. 〈北美與海峽兩地考古排隊法的發展〉,「2023臺灣考古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灣考古學會主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協辦,2023.6.17-6.18。
  34. 趙金勇、鍾國風,〈台南市清代與日治時期水井遺構堆積出土近現代陶瓷器〉,「臺灣出土的日本製近現代陶瓷器與亞洲近現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資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2023.10.23-10.25。
研究/計畫報告
  1. 《臺灣最古老陶藝傳統之初探——芝田遺址試掘簡報及其意義》,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論文,1999。
  2. 《能丹國家公園設立可行性評估——人文史蹟部分》,內政部委託計畫, 1999。
  3. 《杉原遺址試掘及調查評估報告》,晨鑫工程顧問公司委託計畫,1999。
  4. 劉益昌、趙金勇,《花崗國中校舍新建工程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成果報告》第一冊~第四冊,花蓮縣文化局委,2010。
  5. 《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行政教學大樓新建工程考古緊急評估試掘計畫成果報告》,花蓮縣花蓮女中委託,2011。
  6. 趙金勇、黃漢勇、陸泰龍,《台北港第二期港區水域水下文化資產探測調查作業成果報告書》,交通部基隆港務局委託中華水下考古學會執行,2011。
  7. 趙金勇、陸泰龍《新北市八里到林口海岸地區新石器時代出水陶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委託,2012.11。
  8. 趙金勇、林淑芬、陸泰龍,《八里到林口海岸地區自更新世以來的地質環境及出水石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委託,2012。
  9. 趙金勇、陳仲玉、鍾亦興,《曲冰史前遺址群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委託,2012.12。
  10. 劉益昌、趙金勇,《花崗國中校舍新建工程(第二期)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成果報告書》,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協同主持人,2013.12。
  11. 趙金勇、林秀嫚、林媽利,《臺中市清水中社遺址出土墓葬人骨初步整理分析計畫成果報告》,台中市文化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04。
  12. 趙金勇、王淑津,《新北市八里到林口海岸地區出水瓷器文化內涵分析計畫成果報告》,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委託,2015.12。
  13. 臧振華、趙金勇,《臺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調查、驗證、管理維護計畫」成果報告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8。
  14. 趙金勇、陸泰隆,《連江縣周邊海域水下文化資產史料收集研析及遙測探勘評估計畫成果報告書》,文化部文資局委託台灣考古學會執行,2019.11。
  15. 劉益昌、 趙金勇 、 鍾國風《  花蓮縣考古遺址普查計畫(第一期)成果報告書》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執行,2020。
  16. 陳光祖、臧振華、劉益昌、趙金勇、林淑芬、王冠文,《國定十三行考古遺址出土資料整理研究出版暨先民歷史再現計畫I期末報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2020.12。
  17. 陳光祖、臧振華、劉益昌、趙金勇、林淑芬、王冠文,《國定十三行考古遺址出土資料整理研究出版暨先民歷史再現計畫II期末報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2021.11.30。
  18. 〈花蓮縣光隆橋等遺址出土遺物清冊整理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0年度考古研究計畫成果報告》:67-100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補助,2021。
書評
  1. A review of Reconstructing Prehistoric Social Organiza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Wanshan Site, Neolithic Taiwan, by Chih-hua Chiang, posted on May 19, 2014 in Asian Archaeology, Dissertation Reviews (http://dissertationreviews.org/archives/8940)
他類著作
  1. 〈考古遺物〉,文化資產種子教師培訓營——課程講義,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2. 劉益昌、趙金勇,〈臺灣新石器時代至現代早期的海洋樣貌〉,《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8.2(2017.3):185-193。
  3. 〈科學考古推論〉,《科學發展》540(2017.12):12-18。
  4. 〈大坌坑式劃紋陶器-古早航海人的美學〉頁56-61;〈西瓜石石錛-三千年前的崛江市場〉頁62-65;〈燧發槍擊火石-戰爭勝負的關鍵〉頁100-105;〈打製圓板-再利用的生活小智慧〉頁118-123,鍾國風編著,《左營舊城的今昔物語》,高雄:內政部營建署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2018.12。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 (2008.6)

經歷:
本所研究助理 (1997.6-2009.11),助研究員 (2009.11-2018.5),副研究員 (2018.5-  )
本所「臺灣與東南亞考古研究室」召集人 (2010.1-2021.12)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2023.2- )

⟸返回上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