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SSN = {1012-4195}, author = {顏世鉉}, title = {秦漢竹簡「索魚」詞義的再認識——兼釋古文獻「枯魚」的意義}, journal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ume = {92}, number = {2}, pages = {289-338}, keywords = {索魚 腊魚 臘魚 乾魚 枯魚}, abstract = {新出土秦漢竹簡有「索魚」一詞。朱德熙、裘錫圭指出「索魚」指乾魚,裘氏又 以為由於乾魚通常總是穿在繩索上掛起來的緣故,所以稱為「索魚」。劉釗在裘氏 說法的基礎上認為,「索魚」指乾魚,「索」應訓為「乾」,「索魚」即是臘魚,而 「索」和「臘」有意義關係。朱湘蓉主張「索」讀為「腊」,「腊魚」即指乾魚,秦 簡日書原整理者應是這種讀法,只是誤將「腊」作「臘」。學者多從裘、劉二氏之 說,本文主要辨析此說不合理之處,進而證成讀為「腊魚」之說可信。 《莊子‧外物》「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韓詩外傳》卷一「枯魚銜索, 幾何不蠹?」現代學者對於「枯魚」的意義有不同的看法,裘錫圭認為是指乾魚,吳 小如則認為指失水的生魚。本文考察文獻上的用法指出,「枯魚」有兩種意義:失水 的生魚、乾腊的乾魚。「枯魚之肆」指乾魚市場,而「枯魚銜索」的「枯魚」則指失 水的生魚。二種意義應分別看待,不可一概而論。}, year =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