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 1012-4195 %A 陳鴻森 %T 《論語》「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解 %D 2018 %J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P 605-630 %V 89 %N 4 %X 《論語‧子罕》篇末引逸詩「唐棣之華,偏其反而」以下之文,漢魏學者舊讀皆與上文「可與共學」等六句合為一章,以此為孔門論權道之說;而宋代蘇軾、范祖禹、朱熹等則認為「唐棣」以下當別為一章,與上文之義全無關涉,章各為義。漢、宋學者分章之異,關鍵所繫厥在於此詩「偏其反而」一句,是否即喻儒家「反經合道」經權之說。按「偏(翩)其反」之語,又見於《毛詩‧角弓》,顧歷來解者皆就《詩經》、《論語》本文分別釋之,未有合併兩文而考其義者。蓋古義湮薶,毛、鄭已不得其解,其後兩經注家莫不望文生訓,咸非其本義。本文之用意,一則對鄭玄、何晏、朱熹三家《論語》注義,提出檢討;再則梳理《爾雅》、《說文》以及漢、晉學者所述「唐棣」、「常棣」名實異同,以辨正王氏《經義述聞》、段玉裁《說文注》之疑誤;三則由先秦載籍及晉以前學者所述「唐棣」性狀,結合《毛詩》「騂騂角弓,翩其反矣」之語,考索連緜詞「偏反」之義。本文由漢、晉文獻中與「偏反」具同一「語義基因」之「翩翻」、「繽翻」、「繽紛」等詞例,溯洄尋索,考證《論語》、《毛詩》兩「偏(翩)反」之語,皆即「繽紛」之意。《論語》「偏其反而」既與「經權」之說無關,則「唐棣」之詩與「未可與權」即無關涉,此當從宋人分立二章為是。 %K 《論語》 偏其反而 經權 《詩經‧角弓》 《爾雅‧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