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 1012-4195 %A 戴麗娟 %T 周口店發掘時代的一名法國顧問——以新近出版的德日進書信集為基礎材料的研究 %D 2008 %J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P 95-161 %V 79 %N 1 %X 在歐洲自然科學發展史的領域裏,目前已有較多研究以具有決策性角色和整合性功能的博物館等科研機構為分析對象,但是對於被博物館外派到世界各地採集標本的人員,尤其是這些人員在田野當地的工作情況,由於缺乏系統性的檔案資料,目前所投入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利用新近出版的一份書信集為基礎材料,藉著閱讀德日進在華期間寄給其指導教授步勒之信件,對德日進來華背景、加入周口店考古計畫之因緣、與當時中國及國際學者之互動情形等加以分析,尤其著重於探討這位法國學者在抱著短期工作的心態來到中國田野,因為長期居留後,而在心靈與智識上所產生的變化。 論文以該書信集涵蓋的年代 (1923-1940) 為範圍,分為兩個時期來討論。第一個時期 (1923-1927) 是德日進作為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外派人員的時期,論文以德日進對法國博物館的效忠與依賴、對國際競爭壓力的感受和因應、對中國地質型態的陌生與初步掌握等面向為主線來進行討論。第二個時期 (1928-1940) 是德日進加入周口店考古計畫,並且逐漸成為國際級亞洲考古專家的時期。由於工作條件與身分的改變,德日進在此時期雖然對於法國參考資料與鑑定知識仍有一定程度的依賴,但是原有的主從關係趨淡,取而代之的工作型態是以中國田野為基地,增加與中國及其他國際學者的合作機會,並且根據中國田野逐漸累積的考古成果,試圖建立屬於當地的史前文化參考座標,而不再滿足於十九世紀流傳下來,以歐洲地質特徵所建構的分期框架。 透過此個案研究,本文試圖分析歐洲外派人員與其中心科研機構的多變關係,同時亦藉此觀察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考古科學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的各種中外合作模式,希望為未來可能進行的比較研究建立法國部份的基礎認識。 %K 德日進 法國古生物考察團 周口店考古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