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 JOUR SN - 1012-4195 AU - 黃天樹 TI - 殷墟甲骨文「有聲字」的構造 JO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J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L - 76 IS - 2 SP - 315 EP - 350 KW - 殷墟甲骨 有聲字 形聲字 構造類別 產生途徑 PY - 2005 AB - 凡是含有聲符的字統稱為「有聲字」。「有聲字」可以把甲骨文中含有聲符的字全部納入其中。本文由兩部分組成。在第一部分「有聲字的構造類別」中,我們認為可分為三個層級十種構造類別:(一)獨體形聲字;(二)附劃因聲指事字;(三)兩聲字;(四)「从某,某聲」形聲字;(五)亦聲字;(六)省形字;(七)省聲字;(八)既省形又省聲字;(九)多形字;(十)多聲字。這十種類別並非處於同一個分類層級上。第一層級是「有聲字」。第二層級是(一)至(四)四種類別,隸屬於「有聲字」。第三層級是(五)至(十)六種類別,隸屬於形聲字,為形聲字的變體。跟小篆相比,可以知道,(一)至(三)為《說文》小篆所淘汰,而(四)至(十)被繼承下來。由此說明,漢字的構造類別因時代的不同而不斷更新。在第二部分「形聲字産生的途徑」中,我們認為有九種産生途徑:(一)形、聲相配;(二)形、聲裂變;(三)變形聲化;(四)加注形符;(五)加注聲符;(六)形符代換;(七)聲符代換;(八)形符的繁與簡;(九)聲符的繁與簡。其中,加注形符和聲符是形聲字産生的主要途徑。(六)至(九)是形聲字産生的途徑,也是形聲字異體字産生的途徑。 Y1 - 2005/06/01 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