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SSN = {1012-4195}, author = {陳學霖}, title = {蒙古《大明永樂帝建造北京城》故事探源}, journal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ume = {75}, number = {3}, pages = {515-572}, keywords = {元順帝 妥懽貼睦爾合汗 永樂帝 明北京城 劉伯溫(基)}, abstract = {二十世紀初,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的蒙古學者田清波神甫 (Antoine Mostaert, C.I.C.M.),在内蒙古鄂爾多斯獲得一件講述「大明永樂帝建造北京城的故事」的蒙文鈔本。鈔本有兩份,無撰人,寫作年代不詳,俱於一九○七年謄錄。田神甫又收錄一則標題〈元太子、真太子〉,與前本内容相若但較簡略的口述故事並以法文翻譯。一九七二年,同教會的司律思神甫 (Henry Serruys, C.I.C.M.) 將鈔本作拉丁音寫及英文翻譯,題名 “Book of the Story of how Emperor Yung-lo of the Great Ming built the City of Peking. The Yüan Prince, The True Prince”(〈大明永樂皇帝如何建造北京城的故事──元太子、真太子〉),在是年由美國蒙古學會出版的《慶祝拉鐵摩爾 (Owen Lattimore) 教授七十壽辰論文集》發刊,學界由此知悉這件珍貴蒙古文獻。故事中的「元太子」指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成祖永樂帝,為明太祖第四子,生母為蒙古洪吉剌皇妃;「真太子」影射建文帝朱允炆,本是皇太子朱標次子,父死後立為皇太孫,二者因此是叔姪關係。故事編撰者在此故意調亂,改為同出明太祖及其蒙古皇妃的親兄弟關係。 本故事糅雜蒙古傳說及漢人歷史,敘事從元末漢人起義,蒙古末帝妥懽貼睦爾合汗出走大都,元朝滅亡起,至傳聞稱為其遺腹子的「元太子」登位,繼承養父太祖為明朝的永樂皇帝為止。内容包括漢人在閏八月十五中秋夕起義,大明朱洪武皇帝的軍隊攻陷大都,妥懽貼睦爾出走,遺下已懷孕的蒙古小皇妃隨即下嫁明朝皇帝,誕生了「元太子」和「真太子」,後來皇帝鑑於兩兄弟不斷爭鬥,將「元太子」出戍後來的北京鎮防,此時「元太子」記起先前母妃病危,曾給以兩道封密的信筒,囑他在危難時開視一封,在顯耀時開視另一封,於是啟視首封信件,照所指示請父皇派遣謀臣劉伯溫(基)隨行。到了戍地,遇到黑臉黑騎異人指授,便請劉伯溫依計建造都城,後來獲悉父皇病逝,幼弟「真太子」繼立,就領兵到南京拜祭,其弟懼怕報復,自縊身亡,「元太子」於是回北京登位為明朝的永樂皇帝。這些情節將歷史與傳說混淆,目的是宣傳永樂皇帝為妥懽貼睦爾合汗的遺腹子,因此元朝雖亡,統治中國明朝的仍是蒙古人的後裔,作爲蒙古人喪失天下帝國的心靈慰藉。 司律思神甫的論文僅將蒙文鈔本音寫及翻譯,並未探索其史料來源以及故事的蒙漢歷史文化内涵。本論文將蒙文鈔本據英、法文本作漢譯,勾勒蒙漢史籍雜著及小說俗說,考覈各項事件情節的來歷,對故事的蒙古史觀及蒙漢文化交匯作深入分析,闡明此鈔本對蒙古史學研究的價值。}, year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