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SSN = {1012-4195}, author = {侍建國}, title = {官話語音的地域層次及其歷史因素}, journal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olume = {69}, number = {2}, pages = {399-421}, keywords = {官話語音 歷史音變 北方官話 中原官話 南方官話}, abstract = {本文首先對官話方言裏文白讀音的性質和漢語官話早期形態提出看法,作為討論的依據。第二節討論宕江攝入聲韻尾的音變。在現代北京話(白讀音層次)裏,原來的塞音尾變成[-u]韻尾。在現代中原官話和南方官話裏,宕江攝入聲字則變成零韻尾。這是由於不同的官話區裏發生了不同的音變。第三節討論曾梗攝德、陌、麥三韻入聲韻尾及元音的音變。在現代北京話和中原官話裏,原來的塞音尾變成[-i]韻尾,在南方官話裏則變成零韻尾。此外,德、陌、麥三韻的韻核元音,在北方官話和中原官話的變化也不同。在中原官話裏,德、陌、麥三韻的元音合併,例如,德韻的「得」和麥韻的「麥」在洛陽、鄭州、山東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蘇贛榆等方言裏有相同的韻核元音。而在北方官話裏,德韻和陌麥韻字的元音有不同的音變,所以,「得」和「麥」在現代北京話(白讀音層次)以及東北官話裏,韻核元音舌位高低不同。根據宕江曾梗四攝入聲字在不同官話區的不同音變,第四節討論「詞彙擴散」理論 (Wang & Lien l993) 與「方言混合」假說對於這些現象所能提供的解釋。筆者認為:一,在官話區內,由於方言間的頻繁接觸,方言混合常常是多層次的;二,如果「詞彙擴散」論已經接受「方言混合」的說法,就沒有必要再爭論官話方言裏入聲字讀音不規則現象,它們到底是方言影響的結果,還是詞彙擴散的殘餘。重要的是釐清這些外來音的來龍去脈。}, year =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