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 JOUR SN - 1012-4195 AU - 龍宇純 TI - 上古音芻議 JO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J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VL - 69 IS - 2 SP - 331 EP - 397 KW - 上古音 漢語音韻 PY - 1998 AB - 本文論漢語上古音聲韻系統,大體針對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有所商略。壹節論單一聲母及介音,主張:(1) 取消圓脣聲母,仍以開合兩分。(2) 據中古四個等,區分上古為甲、乙、丙、丁四韻類,甲類無介音,其餘分別具r、j、i介音,取消rj複合介音的構擬。(3) 聲母計有幫p、滂ph、並bh、明m、端t、透th、定dh、泥n、來l、見k、溪kh、群gh、疑、精ts、清tsh、從dzh、心s、邪z、影、曉、匣二十一個,並四類韻俱全。照、穿、床之二等出於精、清、從,三等絕大部分出於帶s或z複母(或詞頭)的端、透、定,小部分亦出於精、清、從;審禪則無論為二等為三等,均分別出於心、邪。日母出於帶s複母(或詞頭)的泥,喻四則本讀複母。貳節論上古韻部及擬音,主張:(1) 古韻以分二十二部最為合適,陰與入之分不若其合。(2) 受方言影響,音有正有變,不必凡字於周代只有隸屬一個韻部的讀音,亦不必任何異音都要求其音變條件。(3) 陰聲字不具塞音尾,歌部則獨具韻尾r,其情形如同國語之兒化。(4) 宵部陰聲原是談部的陰聲,其後始脫離了陰陽關係,其入聲亦自葉部分出;侵緝原亦有陰聲,今則混入了幽。(5) 舉出四十餘組自幽部轉讀入微文部字例,證實上古陰聲本不具g、d韻尾。 Y1 - 1998/06/01 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