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 1012-4195 %A 陳玉美 %T 文化接觸與物質文化的變遷:以蘭嶼雅美族為例 %D 1996 %J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P 415-444 %V 67 %N 2 %X 考古學所處理的主要是過去人類社會所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所以物質文化本質的探討,一般性物質文化理論的建立已經是當代考古學的中心課題。從十九世紀下半葉人類學學門出現以來,物質文化的研究有過數度的沈浮。從早期中心的、且作為整合人類學不同分支(民族學、考古學)的角色,之後,隨著演化論與傳播論的式微,而在學科中扮演邊陲的角色。這種現象持續到七○年代末、八○年代初,物質文化的研究再度受到重視。同時,實踐論的興起更重新賦予物質文化整合性的角色。在整個學史發展的過程中,物質文化的性質與角色迭有變異。不論是早期的演化論、傳播論,之後的結構論,或是六○年代晚期興起的新考古學,物質文化所扮演的都是被動(passive)的角色,是達成另外一個目的的工具。一直到實踐論興起,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開始,物質文化被賦予主動、積極的角色。物質文化重新被視為整合(社會文化)人類學與考古學的橋樑(Conkey 1989; Miller 1983)。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希望藉著蘭嶼雅美族的民族誌,特別是透過當地一特殊的文化接觸的例子──水泥國宅的引進,一方面探討物質文化變遷的問題,另一方面,討論其所具有的與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論相關之一般性意涵(implications)。 %K 家屋 雅美族 物質文化 持續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