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 1012-4195 %A 蕭素英 %T 扎魯特旗蒙古話音韻 %D 1995 %J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P 107-244 %V 66 %N 1 %X 本文所謂的扎魯特旗蒙古話,指內蒙昭烏達盟扎魯特旗(熱河省魯北,今屬哲里木盟)所說的蒙古話,這個地點目前仍未有方言調查報告發表。 我們以衍生音韻學的觀點,分析扎魯特旗蒙古話的音韻系統,所使用的語料主要由作者於民國八十二年一月至五月間於台北調查紀錄。文中分節探討扎魯特旗蒙古話的音位、音節結構與音位分佈限制、語位結構、音韻規律等。此外,文後附錄了約一千六百個扎魯特旗蒙古話與回鶻式蒙文的詞彙對照表。 根據我們的分析,扎魯特蒙古話有十九個輔音音位、七個短元音音位、七個長元音音位、九個複元音。口語中i以外的前元音都不是獨立的音位。音節結構為'(C) V (C)(C)',音節尾可有複輔音;語位結構為'(C) V (C) (C) (CV (C) (C))n'。重音不是音位性的,位於第一個長元音或複元音或第一音節。元音和諧的語音基礎為咽化與非咽化的區別,我們以〔±RTR〕表示。此外,由我們的語料與分析看來,扎魯特蒙古話元音和諧的類型正在由前後和諧向著咽化和諧的類型改變,因而支持Svantesson (1985) 蒙古話由西向東在元音和諧上有類型轉變的主張。關於詞幹結尾長元音/複元音與附加成分開頭的長元音/複元音間的過渡輔音-g-,我們主張-g-是附加成分的開頭,而非憑空插入的。這個g-在加上以長元音或複元音結尾的詞幹時保留,若詞幹以輔音結尾,則g-被刪除。